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17 13:42: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 D.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血缘分封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血缘分封在本质上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皇权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并且血缘分封长期存在,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血缘分封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西汉时期)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描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血缘、门第.(2分) (2)察举制(2分)。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4分) (3)影响:科举制成为官员走向仕途的主要途径;形成了崇尚读书的风气;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公平;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8分)
本题解析:(1)公、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有了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一般的赏罚对当时的公、卿利益触动不大。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特点。 (2)“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联系汉代实行察举制,地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 (3)注意科举制的影响: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这一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不同时代不同选官制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这是高考的冷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河南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一些青铜器,主要有小型青铜器,但也有青铜礼器——爵,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处于“公天下”时期 B.进入“家天下”阶段 C.确立了“封邦建国体制” D.形成“内外服”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大体出现在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是进行夏文化探索的主体内容。夏朝是我国古代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已经实现了由“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青铜器的大小和种类的不同能够更能说明当时社会等级的出现,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夏代社会的特征 点评:夏朝是我国古代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是由部落联盟组织脱胎演化而来,它与部落联盟组织的质的区别在于:国家主要是按地域来划分其国民,而不再象部落联盟那样主要是按血缘关系来划分其居民的,夏朝的建立者禹按照洪水退去后的自然区域,把中国划为“九州”,即所谓“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已经冲破了血缘的旧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 C.回到元朝当个行省大员,掌管西藏事务 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选项,A、B、D符合所述朝代的史实;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但西藏不属于行省管辖,而是中央机构宣政院的辖地,故C项错误。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史实,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等。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A.皇权高度加强 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表明:皇帝与士大夫集团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利用、共同统治的关系,两者利益一致,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