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中书省”这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在元代只保留中书省,置于都城之内,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唐代实行三省制,宋代设置中书门下,明代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故选C项;另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和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同时存在,也符合元代中央官制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分封制的大规模实施是在周公摄政和成康时期,目的在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把封建君主集权制推广到全国,从而确立了封建皇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分封制被历史否定,代之以皇帝集权制,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事。可是到了汉代,分封制又在全国相当大范围内实行起来。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封国制: ?
[?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国事抉择(6分)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决策者,公元前127年,需要进行一项重大决策,是否推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在决策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请回答:(1)请在文本框内A、B两处填写恰当的文字。(4分)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A:(2分)通过推恩,加大分封力度,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使王国力量削弱,可以消除汉初郡国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解除王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大致意思到就可)
B:(2分)面对北方匈奴军事威胁,西汉需要足够强大的军事反击或防御能力。
(2)同意推恩:(2分)推恩的实行,削弱了地方的实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国家安定的有力保障(2分)(大致意思到就可)
或者不同意推恩:推恩的实行,有可能削弱地方(尤其是北方王国)的实力,不利于有效抗击匈奴。(2分)(大致意思到就可)
本题解析:
(1)根据题干创设的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A处:根据主父偃的建议,“推恩”不会遭到王国的反对;“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会导致王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处:针对北方匈奴的军事威胁,西汉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2)引导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去体会决策制定前必须考量的综合因素。基本上只有两种观点可行:赞同推行“推恩令”或反对推行“推恩令”。赞同则主要说明利,次要点明弊;反对则主要说明弊,次要说明利;不能仅仅阐述利或弊的一面。这就需要贯彻辩证评价及分清主次的原则。
点评:本题改编自2012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第37题。原题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神入历史、角色参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将其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有机整合则是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所需关注的重点。题目创设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场景中去观察历史、体验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解读历史、研究历史,形成以法制意识、参政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为核心的历史“见识”。该题注重史料阅读、培养公民意识,将成为中学历史教和学的发展趋向。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哪一朝代出现了地方上节度使实力很强,导致藩镇割据的现象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