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管子》中说“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动力源于
A.土地私有制形成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瓦解
D.中央集权制建立
2、判断题 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次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丼渠
3、判断题 下列材料能反映人们已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的有(?)
①“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②“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不可以为天下王。”
③“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④“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日,毋敢夜草为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判断题 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但北周武帝曾一度灭佛,范缜著《神灭论》斥佛,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佛教不符合少数民族风俗
B.危及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C.佛教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冲突
D.寺院经济的存在影响了政治统治
5、判断题 战国时期,公卿贵族、立军功者、买卖土地者获得了大量土地这说明当时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
D.集体所有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