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前文表明中华民族“一直”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则需要进一步‘’增强”,形成前后呼应。后一横线处填“要求”更明确强烈,且与后文的“呼唤”感情色彩相一致。
24 . t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的后半部分来看,这种“独创性和继承性”是明显而又确定的,因此第一空填“明确”。第一二空前有“不容”,意思是“不允许”。“地位”不能“不允许”别人“动摇”,而“否定”、“怀疑”与“地位”不能搭配,因此选“忽视”。正确答案为B 。
25 .【 答案】 D 。【解析】 关键看后一空。材料中说到传媒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大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对社会舆论不仅仅是“影响”(语义分量不足),也不是“干扰”(褒贬色彩不对),也不是“控制”(语义分量过重),只有“引领”比较合适,因此正确答案选D 。
26 .【 答案】 C 。【解析】 第一空对应前文的“融合”,因此选“渗透”;第二空对应后文的“漠视”, 因此选“轻视”。正确答案为C 。
27 .【 答案】 B 。【解析!第一空根据前文赞助“滚滚而来”带来的是水平和速度提高很快,因此选“闪电”;第二空根据后面“慢下来”表明赛车过快影响车手的安全,因此选“危险”。正确答案选B 。
28 .【 答案】 A 。【解析】对问题没有确定答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最贴切的是“无所适从”, 与“时机”搭配最恰当的是“贻误”。正确答案选A .
29 .【 答案】B【解析】 材料并没有绝对化地说股市都是投机者,因此第一空用“基本”上“在泡沫和负泡沫之间来回奔波”并不仅仅说股票价格不稳定,更指其价格与正常价值关系失衡,因此用“均衡”。正确答案选B。
30 .【 答案】 C 。【解析】 第一空前后文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答案在A , C 中选。从文意可看出古人很重视,因此应该记录得很“详细”。正确答案选C 。
31 .【 答案】 B 。【解析】 把”文化冲击”表述为“文化休克”,更具体形象,所以第一空填“形象”; 第二空前说为了“排遣乡思”而不是要抛弃母文化,选“兼容并蓄”更准确。正确答案选B 。选项A “事在人为”语义不明;选项C”人乡随俗”是一种行为方式而不是生活态度;选项D “夸张”不符合语义。
32 .【 答案】 B 。【解析】 投机商的“来料加工”只是为其投机作“掩护”;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表明市场被“扭曲”而不正常了。正确答案选B 。选项A “手段”感情色彩不符;选项C “以… … 为名义”搭配不当;选项D “牺牲了……市场”搭配不当。
33 ,【 答案】 B .【 解析】 突破点在第三空。把粘稠的蓝藻称为“海油”,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述,因此答案选B 。选项A 中的“亲切”和选项D 中的“幽默”与材料感情色彩不符;选项C “生动”与句意不符。
34 .【 答案】 D 。【解析】 “资本”用“雄厚”形容比较恰当;“走”在发展的(队伍)的“前列”; “人力资本”依靠的是“积聚”;因此正确答案选D 。
35 .【 答案】 D 。【解析】 关键是第三空。根据“污水处理费仅是自来水水费的一半”,就得出“使污水重新进人城市水源循环的费用一定比采集清洁水的费用高得多”的结论,是仅凭常识作出的判断,而不是“想象”、“观察”、“直觉”得来的结论,因此答案选D 。
36 .【 答案】 D 。【解析]材料有强烈的转折语气,表明转折前后是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客观”上不存在捷径.但主观上还是“必须”努力避免走弯路,因此答案选D 。
37 .【 答案】 B 。【解析】 “10 年过去了”, “痛楚和无奈”依然存在,结合“似乎还”,应该选“恍如昨口”;由一国而波及整个地区,是一个‘”扩展”的过程;可怕的危机让人今天谈起来依然害怕,用“谈虎色变”比较合适。答案选B 。选项A “记忆犹新”与“似乎还”语气不合;选项C 的“历历在目”与“痛楚和无奈”不能搭配;选项D 的“历久弥新”与文意不符。
38 . [答案】 B 。【解析]“明确目标、集中梢力”是最常用的搭配,因此正确答案选B 。
39 .【 答案】 D 。【解析]第三空是关键,根据语气可以判断这是一种不可能的假设,只能选“除非”,因此正确答案选D 。
40 .【 答案】 A 。【解析】 第一空与后文联系看,强调的是观察细致,因此填“明察秋毫”;第二空与“细致”相结合共同作“观察”补语最恰当的是“周密”;第三空领导形成了“威慑力”,员工自然就无法“搪塞”。答案选A 。
21. 解答:B
词语的选入重点是与整个文段中语境的结合。“轻重缓急”与句中“着重解决”形成了极好的语境对应。
此外,从排除法的角度,“可持续性”是要坚持的大的原则,而不是需要“注意”的小的事项;“孰轻孰重”为疑问的语气,直接排除;文中主要谈论的不是次序问题,而是解决问题应有所侧重,“先后次序”亦不能入选。
22. 解答:A
“削足适履”为了将大脚塞进小鞋而把脚削小,喻指不根据实际情况而盲目套用,与句中“因版面限制而砍综述、删注释”形成极佳的语境对应。
其他词义——扬汤止沸:把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图阻止住沸腾,比喻不成功的补救办法,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矫枉过正:把弯曲的东西扭过了头,从而弯向另一面,比喻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分;舍本求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23. 解答:A
解决本题的重点在于语感,即语言习惯的问题,同时,两个词的选择题更适合用排除法来解决。
从第一空的选词来看,“提升意识”的搭配毫无疑问是不恰当的,排除D项。对于第二空的选词,可以轻松地排除掉“结果”和“需要”,“必然要求”的搭配是最恰当也是最符合语意的。
24. 解答:D
本题最大的争议在C和D上。“一次同余论”的研究属于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是相对的,在别人没有研究出更好的成果之前,目前的成果是有它明显的独创性和继承性的,但不能说是绝对的独创性和继承性。
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充分考虑作者的意图。通过逐个选项代入细细体会我们可以明白,作者是想从论证的角度来说明中国数学家对“一次同余论”的研究及其成果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勿庸置疑,而“明显”一词最符合论证的语言需要。
25. 解答:A
本题较为简单,结合常识,广播电视和报纸对于不可能 “干扰”、“引领”甚或“控制”社会舆论。
26. 解答:C 本题难度不大。渗透强调的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此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间用“渗透”较为恰当;强调一方会导致对另一方的“轻视”,排挤一词不当。
41.D 解析:第一项等于第二项乘以2加第三项,依次类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