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四)
2015-09-10 13:41: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知识点】 细节查找

  【答案】 D

  【解析】 根据第二段“科技与学术的积极关系”可知,ABD项在此范围内。只有D项,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表述的是“消极影响”。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48.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A.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B.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C.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D.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双斜。不用文人愁纸贵,淡黄遍种瑞香花

  【知识点】 态度理解

  【答案】 A

  【解析】 根据第三段信息“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读书人诵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可知,苏轼的观点是:书多反而让文人不喜欢读书了(诵读灭裂)。A项强调的科举之士(文人)束书不观是对其观点的准确反映。B项强调的“讹谬者”与C项强调的“缮写模勒”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强调的第二个弊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而此观点与苏轼观点不一致。排除BCD项“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又斜”强调的是“纸张非常好”,与苏轼观点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49.下列哪项与最后一段的内容不符?()

  A.数字化古籍最终可能取代纸本书籍

  B.成本降低是纸张取代简牍的重要前提

  C.纸简替代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后方才完成

  D.电子文献合法征引是电子文本取代纸本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 细节理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最后一段信息“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取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可知,C项偷换时态,是在“魏晋时期”而非“明清之后”。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50.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探讨的是()。

  A.古籍数字化有无必要

  B.古籍数字化对学术的影响

  C.科技对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影响

  D.纸本与电子文本共存时代的特点

  【知识点】 下文推断

  【答案】 D

  【解析】 本篇文章后半部分论述的核心为“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结语推断题的做题原则“话题一致,理顺逻辑”可知,接下来讲述的核心应与“电子文本与纸本的关系”相关;从逻辑上讲,上文既然谈到了“电子文本取代纸本需要漫长的过程”,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二者共存的时间段内的特点”。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材料()

  克里米亚半岛半位于乌克兰的最高部,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仅在北部有狭长地带与乌克兰大陆相连,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克里米亚自古就有“黑海门户”之称,对于俄罗斯来说,几百年来,黑海都是其通向地中海的重要通道,通过克里米亚可以遏制与之隔海相望的土耳其,染指东南欧门户巴尔干,南下地中海、印度洋。今天的俄罗斯版图是400年扩张的结果。16世纪中叶,由于北方海域冰冻期长,俄国是个地处东欧平原的内陆国家。当时在位的伊凡四世强烈意识到俄国需要出海口。他提出:“海水的分量是值得用金子来衡量的。”18世纪初,彼得一世通过吞并大体上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附近的领土,获得了波罗的海上的一个出口,得以“了望欧洲”。到了18世纪后半期,沙皇叶卡捷琳娜瞄准了黑海,她的目标就是克里米亚:“它是俄国和土耳其领地的钥匙,当它属于土耳其时始终是危险的,当它属于俄国时,俄国的安全就可靠而稳固,亚速海和黑海也会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由于处在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克里米亚在历史上从未获得过长久的平静。考古发现认为,克里米亚半岛最早的居民是凯尔特人,即今天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公元前7世纪,中亚和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泰人取代凯尔特人。希腊人随后抵达,陆续建立了一些城邦殖民国家。公元前15年,罗马人征服了克里米亚半岛。此后随着罗马帝国分裂,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尔人、可萨人、钦察人、蒙古人如潮水般先后占领过克里米亚。成吉思汗西征后,克里米亚归其长子术赤一系所建的金帐汗国所有。1430年,术赤的后代建立信奉伊斯兰教的克里米亚汗国,臣属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在那个时候,鞑靼骑兵经常深入东欧大草原,捕捉白人并卖给土耳其人为奴。16世纪,当莫斯科公国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时,奥斯曼帝国已经开始衰败。从1676年开始的200多年中,共爆发了11次俄土战争。在沙皇叶卡捷琳娜的主导下,1768年,通过第五次俄土战争,沙俄强迫土耳其签订《凯纳尔基条约,其要求之一就是让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接着又通过第六次俄土战争迫使土耳其在《雅西合约》中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国。1787年,叶卡捷娜为了宣示对克里米亚的主权,特意邀请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一同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度假”,她甚至赞美说,克里米亚是她的嫁妆。

  51.2段中伊凡四世说“海水的分量是值得用金子来衡量的”,意思是( )。

  A.海上贸易非常重要

  B.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C.海水中富含多种矿物质

  D.海洋是天然的安全屏障

  【知识点】 词语理解

  【答案】 D

  【解析】 根据第二段信息“伊凡四世强烈意识到俄国需要出海口……”及第三段信息“彼得一世通过……获得了波罗的海上的一个出口”、“沙皇叶卡捷琳娜瞄准了黑海……当它属于俄国时,俄国的安全就可靠而稳固……”,可知,克里米亚作为出海口是被俄国作为安全屏障的。此外,根据下文意思“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安全问题”可知,文章是围绕“俄国安全”来谈的。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52.关于俄国觊觎克里米亚半岛的原因,文中未提到的是()。

  A.为了此地丰富的油气资源

  B.俄国深处内陆缺少出海口

  C.占据有利的国际地理位置

  D.为了维护自身的边疆安全

  【知识点】 细节查找

  【答案】 A

  【解析】 根据第二段和第三段信息可知,B项强调的“出海口”正确;根据第一段“克里米亚自古就有‘黑海门户’之称”可知,C强调的“地理位置”正确;根据第三段、第四段及第五段强调的“俄国安全问题”可知,D项正确;A项中强调的“油气资源”属无中生有。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53.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最早在克里米亚建国的是希腊人

  B.克里米亚汗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C.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克里米亚正式归属俄国

  D.《雅西合约》中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

  【知识点】 细节理解

  【答案】 D

  【解析】 根据第五段信息“沙俄强迫土耳其签订《凯纳尔基条约》,其要求之一就是让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可知,D项偷换概念。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54.下列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A.叶卡捷琳娜的“嫁妆”

  B.“黑海门户”的坎坷史

  C.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汗国

  D.走向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知识点】 标题选择

  【答案】 B

  【解析】 本文的论述核心为“克里米亚”,开篇先总述“克里米亚有‘黑海门户’之称”,随后强调了“俄国对克里米亚的重视”,最后强调了“克里米亚的发展历程”及“俄国与土耳其对克里米亚之争”。综上所述,B项最符合,“黑海门户”的坎坷史,也就是克里米亚的发展历程。A项和C项只说到了“克里米亚”,但并未强调“历史上的发展”,核心意思缺失;D项论述核心为“奥斯曼帝国”与本文论述核心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55.文章接下来最可能描述的是()。

  A.叶卡捷琳娜对国内的统治及对外扩张

  B.克里米亚在归属俄国后直到现代的历史

  C.奥斯曼帝国失去克里米亚后的应对策略

  D.俄土战争后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

  【知识点】 下文推断

  【答案】 B

  【解析】 本篇文章最后一段论述重点在“俄国取得了对克里米亚的主权”,所以根据结语推断题的做题原则“话题一致,理顺逻辑”可知,接下来讲述的内容应与“俄国与克里米亚的关系”有关,只有B符合。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材料()

  斑头雁冬天的栖息地与海平面齐平,为了飞到夏繁殖地,斑头雁至少要飞到海拔5000米的高度,才能飞越横亘其间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个高度,空气密度大概只有海平面的一半,鸟通过振动翅膀产生升力,就要消耗更多能量,要更难获得飞行中需要的氧气。然而研究发现,它们通常一天之内就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这些鸟本可以充分借助白天吹上山脊的南风来减少能量消耗,然而它们却要等到相对平静的夜晚,完全靠体力完成这一飞越。在飞行中,后面的鸟通常飞在前一只鸟的侧后方,形成“人”字队形。关于这种队形,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字队形与定向有关。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时,需要找到和穿越几个高海拔的通道。斑头雁一生中会多次迁徙,通常由年长而有经验的斑头雁在前面带路。但为什么鸟要保持人字形,而不是一只紧跟一只?另外,似乎只有斑头雁这种体形较大的鸟才保持队形,小型候鸟成群迁飞时,通常是没有队形的,虽然它们也需要定向。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与速滑团体项目类似。为了减少因克服空气阻力而产生的体能消耗,速滑运动员会以一种紧凑队形前进,一名运动员在前,另外三名依次紧随其后。开路的运动员由于需要克服全部阻力,很容易筋疲力尽,因此他们会轮流在前。与之类似,带路的斑头雁也会不时与后面的鸟换位,但是为什么斑头雁不以直线队形飞行?飞行运动除了要克服水平方向上的空气阻力,还需要产生上升力以保持飞行状态。也许飞行时稍微偏移位于前面的同伴,虽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空气阻力,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为保持升力而消耗的体能。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推断。飞行中,鸟的翅膀会形成一股涡旋状的循环气流。来自右翅的涡流逆时针旋转,来自左翅的涡流则顺时针旋转,在鸟正后方,两股涡流都是向下的,两侧的气流都是向上的。如果鸟飞在同伴的正后方,则将处在向下的气流中,这会增加维持飞行状态的能耗;当位于同伴的后侧方时,则可利用向上的气流,得到升力。因为鸟的翅膀上下振动,所产生的涡流会随时间、空气不断变化。若想从空气涡流中获益,飞行时所处的位置必须非常精确。有人认为,这可能解释了为何只有体型较大的鸟类才以一定队形迁飞,因为鸟拍打翅膀的频率与体型成反比。体型较小的鸟不太可能准确跟踪涡流。

  56.斑头雁冬天的栖息地与海平面齐平,为了飞到夏繁殖地,斑头雁至少要飞到海拔5000米的高度,才能飞越横亘其间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个高度,空气密度大概只有海平面的一半,鸟通过振动翅膀产生升力,就要消耗更多能量,要更难获得飞行中需要的氧气。然而研究发现,它们通常一天之内就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这些鸟本可以充分借助白天吹上山脊的南风来减少能量消耗,然而它们却要等到相对平静的夜晚,完全靠体力完成这一飞越。在飞行中,后面的鸟通常飞在前一只鸟的侧后方,形成“人”字队形。关于这种队形,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字队形与定向有关。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时,需要找到和穿越几个高海拔的通道。斑头雁一生中会多次迁徙,通常由年长而有经验的斑头雁在前面带路。但为什么鸟要保持人字形,而不是一只紧跟一只?另外,似乎只有斑头雁这种体形较大的鸟才保持队形,小型候鸟成群迁飞时,通常是没有队形的,虽然它们也需要定向。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与速滑团体项目类似。为了减少因克服空气阻力而产生的体能消耗,速滑运动员会以一种紧凑队形前进,一名运动员在前,另外三名依次紧随其后。开路的运动员由于需要克服全部阻力,很容易筋疲力尽,因此他们会轮流在前。与之类似,带路的斑头雁也会不时与后面的鸟换位,但是为什么斑头雁不以直线队形飞行?飞行运动除了要克服水平方向上的空气阻力,还需要产生上升力以保持飞行状态。也许飞行时稍微偏移位于前面的同伴,虽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空气阻力,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为保持升力而消耗的体能。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推断。飞行中,鸟的翅膀会形成一股涡旋状的循环气流。来自右翅的涡流逆时针旋转,来自左翅的涡流则顺时针旋转,在鸟正后方,两股涡流都是向下的,两侧的气流都是向上的。如果鸟飞在同伴的正后方,则将处在向下的气流中,这会增加维持飞行状态的能耗;当位于同伴的后侧方时,则可利用向上的气流,得到升力。因为鸟的翅膀上下振动,所产生的涡流会随时间、空气不断变化。若想从空气涡流中获益,飞行时所处的位置必须非常精确。有人认为,这可能解释了为何只有体型较大的鸟类才以一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安徽公务员《行测》真题及..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