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观点差异。对于防御自然灾害的耗费,网友丁理解为是必要的代价而非浪费,但D 部长
原意却认为仍然是一种浪费,只是这种浪费是自然灾害逼迫使然而且是可以容忍的,不能认为只有诸
如腐败造成的浪费才是浪费。
网友己:
帖子首句观点有误。D 部长认为,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建
立一整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而非专门机构。
答卷评析
上述答卷,每则都是优秀的。这是因为,(1)思维敏锐,辨析清晰,能够看到细微差别,能够避免理
解偏差、逻辑混乱、偷换概念、模糊颠倒等等造成的陷阱,由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言辞简
43
约,笔锋犀利,点到要害,说理透彻,与原文原意相符,又类比剖析出不一致之处。总之,这是一份
得高分的答卷。
(三)如果说前两道题都是新奇而似乎颇有难度的考题,那么就应该说,这第三道题就是一个非常普通而
正常的考题了。因为,这道题连命题作文都不是,而是可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一篇政论文章。只要平时
熟悉做申论的所谓“第三论”,那么,把这道题做好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不过,面对考试,无论考题如
何新奇怪异还是正常平易,都不能在审题上粗心大意。要真正做好这道题,还必须再下一点审题的功
夫。——主要有两点需要充分注意:
1.要注意考题要求写的内容是: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而这个内容实际就是
一种对策思考、思路参考或点子建议。显然,这里就必须突出强调对策性,要把整道题都尽量做成符
合政府运作需要的对策建议或行政举措草案。
2.要注意考题要求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最后写出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很明显,
只要根据刚才对给定资料的阅读,就完全可以用发散式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入正题。要在此基础
上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感触的角度,考虑想要说明和探讨解决的问题,进而拟制出核心思想,推敲出标
题和行文主线,然后拟定提纲、敲定结构,最后就一挥而就,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试看如下答卷:
【答卷】
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危机治理能力
自非典发生以来,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家应急总
预案、部门和地方应急预案,初步建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应急管理体系。但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生产
安全事故乃至群体性突发事件都有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
防治公共危机还任重道远,还必须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危机治理能力。为此,特建议从
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
第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一套应急联动机制,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全国性应急管理
体系。
我国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危机管理总体上起步较晚;预案制定和应急管理体系到2005 年才
呈雏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诸如实验、演练等等各种预备活动来加以检测,发现粗疏和缺漏
之处并修改、完善之,使之变得更加细实、全面、高效和可操作。此外,还要在各地建立应急联动机
制,使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得到及时、配套的全面处置。进而,充分整合各级各地的应急力量和资源,
逐步形成一个全国联网、紧密一体、联动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第二、加强应急管理预案的模拟演练和应急知识宣传,把危机管理的理论、知识、构想和预案都转变
成现实的危机治理能力。
预案制定后需要演练,机制建立后需要调试,重视应急管理需要动员全体国民熟悉和掌握紧急应对突
发事件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加强危机应对演练和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政府处治突发事件的能力,切
实提高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危机治理的构想、预案和知识转变成现实的
危机治理能力;否则,就有可能变成纸上谈兵,而当危机出现时就仍然不能有效应对,并且还要为此
继续付出惨重代价。因此,如何按照预案组织演练以加强各预案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并极大完善应急体
系、提高应急能力就构成当务之急。
第三、加强对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和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尽量认清和全面掌握突发公共事件或公共危
机的机理规律和根源症结,尽量加强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为增强危机治理能力提供最重
要的基础性支持。
我们对于复杂多样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成因和机理尚未在理性认识上完全搞清楚;特别是有不可
控因素在起作用,致使应急管理能力仍然较弱。这表明,我国无论在基础理论及其应用上还是在实践
运作及其投入上原来都没有什么基础,甚至欠账很大。我们不仅要做好危机的日常应对工作,还要做
好尽量消除危机和突发事件根源的战略性工作、特别是专业理论研究和专门实践探索等基础性工作,
力求在可控范围内掌握防治或根治危机的主动权。
第四、加强应急管理和危机治理的法制化进程,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为增
强危机治理的能力和成效提供法制保障。
我国在处置突发事件、加强危机管理方面,法律建设还很不够,法律基础还很薄弱,甚至是处理重大
44
突发事件的基本法律也是欠缺的。根据目前形势下,既需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也急需出台一些新的
法律法规。
总之,我国原有的应急工作基础很薄弱,跟不上应急处治实际运转和不断发展的需要;理顺管理体制、
完善长效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是建设应急管理体系的当务之急。
答卷评析
这份答卷可以说是很完美了。这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首先,全文结构完整而严谨。从标题到开头和结尾都很得体,构成了一篇完美的文章。
其次,语言流畅精练,文辞严谨朴实,视角切实务实,显示出了非常充分的政论、策论特点。这表明,
作者很适合从事政府文稿的写作。
再次,全文紧紧地扣住了给定材料的基本内容、基本提示和基本取向,充分分析和把握住了我国应急
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包括原有基础和条件、当前应对进展情况和实际水平、目前还存在的实际问题
等等。从全文看,答卷者确实对给定材料吃得比较透彻、比较充分,为整个对策的构想和全文写作的
成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这里显示出作者具有极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处理能力、信息摄取和
处理能力。
还有,在面对众多的问题时,答卷者并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筛选了若干重要的方面,即文中的
四个方面,由此考虑提出对策建议。这四个方面的提法,从角度到内容再到笔调,都很适合行政管理
实践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而不见任何学生腔或者高调大话。事实上,
这里确定的四个切入点都是当前我国加强应急管理的四个现实要害,所提出的四个建议也具有极强的
现实性、针对性和重要性——不仅可以作为应试答卷内容,而且可以真正给政府在作这方面工作时提
供有价值的参考。
最后,正文中对四个对策的论述、分析或说明都很概要精练,特别是都很有说服力,而且也都在给定
资料限定的范围之内,丝毫没有挥洒自己的文采和浮想,更没有脱离考试范围来一次“海阔天空”。这
表明了作者具有适合机关工作的相当优秀的写作能力和论说能力。
所以,这篇文章完全符合考试要求,具有很高的写作质量,显示出了非常优秀的写作能力、思考能力
和处理政务信息、从事行政管理的潜质;总之可以说,是一篇几具完美和典范意义的申论考试文章,
堪称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