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5月新疆双语特岗教师招聘5201人笔试说明 (五)
2015-05-20 13:41: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5 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6 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13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四)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1.1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1.2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1.3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4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2.5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2.6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3.7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3.8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9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3.10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4.11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4.12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1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历史(含新疆地方史)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历史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中国历史约占65%(含约10%的新疆地方史),世界历史约占35%。其中,初中部分占60%,高中部分占40%

2)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三、命题依据

通史部分以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新疆地方史部分以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方教材(试用)《新疆·地方历史篇》为命题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华文明的起源

1)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2)西周分封制、宗法制;(3)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3.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2)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3)张骞通西域;(4)秦汉时期的文化。

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2)江南的开发;(3)北魏孝文帝改革;(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制度的革新;(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统治;(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5)隋唐时期的文化。

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的繁荣;(3)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5)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5)明清时期的文化。

(二)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太平天国运动;(4)左宗棠收复新疆;(5)甲午中日战争;(6)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5)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国民革命运动;(4)“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5)红军的长征。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抗日战争的爆发;(4)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5)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6)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人民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和内战的爆发;(2)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6.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2)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3)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4)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三)中国现代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西藏和平解放;(3)抗美援朝;(4)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2)三大改造;(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文化大革命”。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6)邓小平理论。

 4.外交成就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外交事业的发展;(3)新时期的外交。

5.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863”计划的制定;(2)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4)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四)世界古代史

1.史前时期的人类

1)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2)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2.上古人类文明

    1)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的文明;(2)雅典民主政治;(3)罗马共和国。

3.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罗马教廷的地位;(3)西欧城市的兴起;(4)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4.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 2015年05月新疆双语特岗教师招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