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步骤(二)
2012-11-20 20:15:52 来源: 作者: 【 】 浏览:608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过整理要求达到:
•明确功能范围:搞清楚几个基本功能,这些基本功能又是通过什么功能实现的。
•检查功能之间的的准确程度,定义下得正确的就肯定下来,不正确的加以修改,遗漏的加以补充,
不必要的就取消。
•明确功能之间上下位关系和并列关系,即功能之间的目的和手段关系。
功能整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功能系统图。功能系统图是突破了现有产品和零部件的框框所取得的结
果,它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方式,将定义的功能连接起来,从单个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形成的一个完整的
功能体系,是该产品的设计构思。其一般形式如图1Z101073-2所示。
产品名称功能名称
物理特性功能特性
图 1Z101073-1 功能定义过程
在图1Z101073-2中,从整体功能下开始,由左向右逐级展开,在位于不同级的相邻两个功能之间,左
边的功能(上级)称为右边功能(下级)的目标功能,而右边的功能(下级)称为左边功能(上级)的手
段功能。
(5)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是在功能定义和功能整理完成之后,在已定性确定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定量的确定,即评
定功能的价值。
如前所述,价值V是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成本C是以货币形式来数量化的。问题是功能下也必须数量
化,即都用货币表示后才能把两者直接进行比较。但由于功能性质的不同,其量度单位也就多种多样,如
美学功能一般是美、比较美、不美等概念来表示,它是非定量的。因此,功能评价的基本问题是功能的数
量化,把定性指标转化为数量指标,为功能与成本提供可比性。
功能评价就是找出实现功能的最低费用作为功能的目标成本,以功能目标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功能现
实成本的比___________较,求出两者的比值(功能价值)和两者的差异值(改善期望值),然后选择功能价值低、改善
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对象。功能评价的程序如图1Z101073-3所示。
F12
F13
F21
F22
F23
F31
F33
F32
F11
F1
F2
F3
F
目标手段
目标手段
评价对象
确定现实成本C 确定功能价值F
计算功能价值V
计算成本改善期望值△C
图1Z101073-3功能评价的程序
•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与一般的传统的成本核算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两者相同点是指它们在成本费用的构成项目上是完全相同的;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
是以对象的功能为单位,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是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单位。因此,在计算功能现实成本时,就
需要根据传统的成本核算资料,将产品或零部件的现实成本换算成功能的现实成本。具体他讲,当一个零
部件只具有一个功能时,该零部件的成本就是它本身的功能成本;当一项功能要由多个零部件共同实现时,
该功能的成本就等于这些零部件的功能成本之和。当一个零部件具有多项功能或同时与多项功能有关时,
就需要将零部件成本分摊给各项有关功能,至于分摊的方法和分摊的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成本指数的计算。成本指数是指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所占的比率。
计算式如下:
C
C
C i
I
= (1Z101073-1)
式中 CI——第i个评价对象的成本指数;
Ci——第i个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
C——全部成本。
•功能评价值下的计算。对象的功能评价值F(目标成本),是指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
可以根据图纸和定额,也可根据国内外先进水平或根据市场竞争的价格等来确定。它可以理解为是企业有
把握,或者说应该达到的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从企业目标的角度来看,功能评价值可以看成是
企业预期的、理想的成本目标值。功能评价值一般以功能货币价值形式计算。求功能评价值的方法较多,
常用功能重要性系数评价法:这种方法是把功能划分为几个功能区(即子系统),并根据备功能区的重要程
度和复杂程度,确定各个功能区在总功能中所占的比重,即功能重要性系数;然后将产品的目标成本按功
能重要性系数分配给各功能区作为该功能区的目标成本,即功能评价值。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的重要问题
是对功能打分,常用功能打分法有强制打分法(0-1评分法或0-4评分法)、多比例评分法、逻辑评分法、
环比评分法(又称DARE法)等。
•计算功能价值V,分析成本功能的合理匹配程度。功能价值V 的计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功能
成本法与功能指数法。
功能成本法(又称为绝对值法)是通过一定的测算方法,测定实现应有功能所必须消耗的最低成本,
同时计算为实现应有功能所耗费的现实成本,经过分析、对比,求得对象的价值系数和成本降低期望值,
确定价值工程的改进对象。其表达式如下:
i
i
i C
F
V = (1Z101073-2)
式中 Vi——第i个评价对象的价值系数;
Fi——第i个评价对象的功能评价值;
Ci——第i个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功能的价值系数[43]不外乎以下几种结果:
Vi=1。表示功能评价值等于功能现实成本F这表明评价对象的功能现实成本与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最低成
本大致相当,说明评价对象的价值为最佳,一般无需改进。
Vi<1。此时功能现实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偏高,而功能要求不高,这时一
种可能是由于存在着过剩的功能,另一种可能是功能虽无过剩,但实现功能的条件或方法不佳,以致使实
现功能的成本太子功能的实际需要。
Vi>1。说明该部件功能比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即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应具体分析,
可能功能与成本分配已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应该提高成本。
功能指数法(又称相对值法)是通过评定各对象功能的重要程度,用功能指数Fj来表示其功能程度的
大小,然后将评价对象的功能指数Fj与相对应的成本指数Cj进行比较,得出该评价对象的价值指数Vj,从
而确定改进对象,并求出该对象的成本改进期望值。其表达式如下:
j
j
j C
F
V = (1Z101073-3)
式中 Vj——第j个评价对象的价值系数;。
Fj——第j个评价对象的功能指数;
Cj——第j个评价对象的成本指数。
根据计算结果又分三种情况:
Vj=1。此时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与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合理匹配,可以认为功能的现实成本是比较合
理的。
Vj<1。此时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表明相对于系统内的其他
对象而言,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从而会导致该对象的功能过剩。
Vj>1。此时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由
于现实成本偏低,不能满足评价对象实现其应具有的功能的要求,致使对象功能偏低;第二个原因是对象
目前具有的功能已经超过了其应该具有的水平,也即存在过剩功能,最后一个原因是对象在术、经济等
方面具有某些特征,在客观上存在着功能很重要而需要消耗的成本却很少的情况。
•确定VE对象的改进范围。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产品部件进行价值分析,就是使每个部件的价值
系数尽___________可能趋近于1。为此,确定改进对象的原则如下:①F/C值低的功能区域,即目标成本与现实成本的
比值小于L 属于低功能领域,基本上都应作为提高功能对象,通过改进设计使V 达到1。②△C=(C-F)
值大的功能区域,因为(C-F)的值反映了成本应降低的绝对值,该值愈大,说明成本降低的幅度也愈大。
如果有几个功能对象的V 都很低时,则应选中(C-F)值大的作为优先功能对象。③复杂的功能区域,即
是指要实现该功佬需要许多部件,且组织或结构复杂,这些复杂的功能领域也应列为研究的重点,
(6)方案创造
方案创造是从提高对象的功能价值出发,在正确的功能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应改进的具体目标,
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能够可靠地实现必要功能的新方案。
价值工程的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在功能分析后能否构思出可行的方案。如果不能构思出最佳
的可行方案则将前功尽弃。
方案创造的理论依据是功能载体具有替代性。为了引导和启发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
几种:
•头脑风暴法;
•歌顿法(模糊目标法);
•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44];
•专家检查法。
方案创造的方法很多。总的精神是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人员的智慧,集思广益,多提方案,从而为评价
方案创造条件。
(7)方案评价
方案评价是在方案创造的基础上对新构思方案的术、经济和社会效果等几方面进行估价,以便于选
择最佳方案。
方案评价包括概略评价和详细评价两个阶段。其评价内容和步骤都包括有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
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在对方案进行评价时,无论是概略评价还是详细评价,一般可先做术评价,再分别
做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最后做综合评价。其过程见图1Z101073-4所示。
(8)检查、评价与验收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该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方案实施完成后,要进行
总结评价和验收。
图1Z1010734方案评价步骤示意图
Tags: 责任编辑:wangke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相关计算 下一篇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影响因素及..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