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考研数学一真题及答案详解(三)
2016-03-06 15:36: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bsp;       
=

评注 本题(C),(D) 两个选项的方差也可直接计算得到:如

          =

         =

完全类似的例题见《数学一临考演习》P7823题(本题是第23题的特殊情况).

 

15)(本题满分12分)

, 证明.

分析 根据要证不等式的形式,可考虑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或转化为函数不等式用单调性证明.

证法1  对函数[a,b]上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得

    

,则

t>e时,  所以单调减少,从而,即

       

.

证法2  ,则

    

     ,

所以当x>e时, 单调减少,从而当时,

        

即当时,单调增加.

因此当时,

    

    .

评注 本题也可设辅助函数为

,再用单调性进行证明即可。

     完全类似的例题见《数学复习指南》P34713.31P344[解题提示], 《考研数学大串讲》P6513.

 

16)(本题满分11分)

某种飞机在机场降落时,为了减少滑行距离,在触地的瞬间,飞机尾部张开减速伞,以增大阻力,使飞机迅速减速并停下.

现有一质量为9000kg的飞机,着陆时的水平速度为700km/h. 经测试,减速伞打开后,飞机所受的总阻力与飞机的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 问从着陆点算起,飞机滑行的最长距离是多少?

kg表示千克,km/h表示千米/小时.

分析 本题是标准的牛顿第二定理的应用,列出关系式后再解微分方程即可。

详解1  由题设,飞机的质量m=9000kg,着陆时的水平速度. 从飞机接触跑道开始记时,设t时刻飞机的滑行距离为x(t),速度为v(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由以上两式得

          

积分得   由于,故得,从而

       

时,

所以,飞机滑行的最长距离为1.05km.

详解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所以   

两端积分得通解,代入初始条件解得

  

飞机滑行的最长距离为

    

或由,知,故最长距离为当时,

详解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其特征方程为 ,解之得

  

  

    于是

    时,

所以,飞机滑行的最长距离为1.05km.

评注 本题求飞机滑行的最长距离,可理解为的极限值,这种条件应引起注意.

完全类似的例题见《数学最后冲刺》P98-9910-11.

17)(本题满分12分)

计算曲面积分

       

其中是曲面的上侧.

分析 先添加一曲面使之与原曲面围成一封闭曲面,应用高斯公式求解,而在添加的曲面上应用直接投影法求解即可.

详解 xoy平面上被圆所围部分的下侧,记为由围成的空间闭区域,则

 

由高斯公式知

  

        =

       =

  

 

评注 本题选择时应注意其侧与围成封闭曲面后同为外侧(或内侧),再就是在上直接投影积分时,应注意符号(取下侧,与z轴正向相反,所以取负号).

完全类似的例题见《数学复习指南》P32512.21,《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P14810.172, 《数学一临考演习》P3819.

 

18)(本题满分11分)

设有方程,其中n为正整数. 证明此方程存在惟一正实根,并证明当时,级数收敛.

分析 利用介值定理证明存在性,利用单调性证明惟一性。而正项级数的敛散性可用比较法判定。

   ,及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知,方程存在正实数根

x>0时,,可见上单调增加, 故方程存在惟一正实数根

   ,故当时,.

而正项级数收敛,所以当时,级数收敛.

     评注 本题综合考查了介值定理和无穷级数的敛散性,题型设计比较新颖,但难度并不大,只要基本概念清楚,应该可以轻松求证。

完全类似例题见《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P916.15(有关根的存在性与惟一性证明), 收敛性证明用比较法很简单.

 

19)(本题满分12分)

z=z(x,y)是由确定的函数,求的极值点和极值.

分析 可能极值点是两个一阶偏导数为零的点,先求出一阶偏导,再令其为零确定极值点即可,然后用二阶偏导确定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并求出相应的极值.

详解  因为 ,所以

   

    .

         

 

将上式代入,可得

          

由于 

     

     

所以 

,又,从而点(9,3)z(x,y)的极小值点,极小值为z(9,3)=3.

类似地,由

 

可知,又,从而点(-9, -3)z(x,y)的极大值点,极大值为

z(-9, -3)= -3.

评注 本题讨论由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求极值问题,关键是求可能极值点时应注意x,y,z满足原方程。

完全类似的例题见《数学复习指南》P27710.31.

 

20)(本题满分9分)

设有齐次线性方程组

试问a取何值时,该方程组有非零解,并求出其通解.

分析 本题是方程的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同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可考虑对系数矩阵直接用初等行变换化为阶梯形,再讨论其秩是否小于n,进而判断是否有非零解;或直接计算系数矩阵的行列式,根据题设行列式的值必为零,由此对参数a的可能取值进行讨论即可。

详解1 对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作初等行变换,有

       

 a=0时, r(A)=1<n,故方程组有非零解,其同解方程组为

        

由此得基础解系为

 

于是方程组的通解为

 其中为任意常数.

时,对矩阵B作初等行变换,有

   

可知时,,故方程组也有非零解,其同解方程组为

       

由此得基础解系为

       

于是方程组的通解为

       ,其中k为任意常数.

详解2 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

   .

,即a=0时,方程组有非零解.

a=0时,对系数矩阵A作初等行变换,有

  

故方程组的同解方程组为

        

由此得基础解系为

 

于是方程组的通解为

 其中为任意常数.

时,对系数矩阵A作初等行变换,有

  

    

故方程组的同解方程组为

       

由此得基础解系为

       

于是方程组的通解为

       ,其中k为任意常数.

评注 矩阵A的行列式也可这样计算:

=+,矩阵的特征值为,从而A的特征值为a,a,, 故行列式

 类似例题见《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P2284.4P2344.12.

 

21)(本题满分9分)

 设矩阵的特征方程有一个二重根,求a的值,并讨论A是否可相似对角化.

分析  先求出A的特征值,再根据其二重根是否有两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确定A是否可相似对角化即可.

详解  A的特征多项式为

   

            =

是特征方程的二重根,则有 解得a= -2.

a= -2时,A的特征值为2,2,6, 矩阵2E-A=的秩为1,故对应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有两个,从而A可相似对角化。

不是特征方程的二重根,则为完全平方,从而18+3a=16,解得

时,A的特征值为244,矩阵4E-A=秩为2,故对应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只有一个,从而A不可相似对角化。

评注 n阶矩阵A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对于A的任意重特征根,恒有 而单根一定只有一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原题见《考研数学大串讲》P22420.,完全类似的例题还可参见《数学复习指南》P4625.12[解题提示].

 

(22)(本题满分9分)

A,B为随机事件,且,令

         

求:(I)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分布;

   IIXY的相关系数

分析 先确定(X,Y)的可能取值,再求在每一个可能取值点上的概率,而这可利用随机事件的运算性质得到,即得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分布;利用联合概率分布可求出边缘概率分布,进而可计算出相关系数。

详解 I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3考研数学一试题及解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