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盗窃难以脱身便殴打被害人,AB入室盗窃,A取得财物先行离开,B被回家的主人发现时为脱身而将主人打成重伤的,AB构成抢劫的共犯。
C.甲乙共谋抢夺,甲携带凶器,乙对此不知情,甲构成抢劫罪的正犯,乙构成抢夺罪的共同正犯。
D.AB经过共谋后实施抢劫行为,A在室外望风,B入户抢劫,对AB都要适用入户抢劫的法定刑
【例2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全)。
A.甲组织他人卖淫,乙帮助甲,乙构成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协助组织卖淫罪】
B.甲是现役军人,乙煽动甲的连队逃离部队,甲逃离。甲构成军人逃离部队罪,乙构成军人逃离部队罪的教唆犯。【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C.本犯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成立犯罪,本犯以外的人帮助本犯毁灭、伪造证据的也不成立犯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D.卖淫不是犯罪行为,引诱教唆他人卖淫的也不构成犯罪【引诱卖淫罪】
E.吸毒不是犯罪,教唆他人吸毒的也不是犯罪。【教唆他人吸毒罪。】
【例30】关于教唆犯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甲为干扰丙的正常生活,知道丙的家中一贫如洗,仍教唆乙去入室偷丙的财物。甲构成教唆犯。【如果认为共犯的处罚依据在于与正犯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性,则共犯的故意当然必须对正犯的结果存在认识、容认。未遂的教唆缺乏教唆故意,当然不可罚。(西田典之)】
B.A为了考验C的胆量,教唆B用枪杀害C,但在B着手实行前,将B枪中的子弹全部卸掉,A构成教唆犯。
C.甲知道丙家中一无所有,教唆乙入室盗窃丙的财物,在丙入室前的一个小时,丙偶然将财物放在室内,乙盗窃得手的,甲成立盗窃罪的教唆既遂;
D.A教唆B用枪杀害C,但在B着手实行前,将B枪中的子弹全部卸掉,但根据B的计划,一旦子弹无法射中C,就用枪托砸C的脑袋,C仍然有收到侵害的高度危险性,A成立教唆犯。
【例31】关于帮助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A准备进入B家中盗窃,找C绘制B家中的房间分布图。但A到现场后,根本没有使用图纸就顺利得手。B不成立帮助犯【错误:虽然没有使用图纸,但B的帮助行为使得A盗窃时心理上更为容易,精神帮助仍存在,成立帮助犯。】
B.甲为盗窃乙的财物而委托丙望风,在甲入室之后的第5分钟,丙因为心脏病发作而陷入昏厥。不知情的甲在30分钟后盗窃既遂。丙成立帮助犯。【正确。帮助行为对甲的心理影响仍然存在,丙成立盗窃既遂的帮助犯】
C.即将离职的甲在审查购货合同时,发现合同中设置很多陷阱的乙明显具有诈骗意图。但对公司心怀不满的甲并未声张,乙顺利诈骗甲公司财物50万元。甲的行为使得乙的诈骗行为更为容易,构成片面帮助,可以成立合同诈骗罪的片面帮助犯。【正确:片面帮助:帮助犯的意思联络是“单向的”,应当肯定片面帮助的概念。】
D.王某在邻居成某提出“患感冒,需要借用医保卡买药”的要求之后,将自己的医保卡借给成某,成某用该医保卡骗取保险金数十万元。王某成立诈骗罪。【正确】【日常行为与帮助犯:客观上有明显的法益侵害性;主观上看行为人是否对他人可以实行犯罪有明确的认识,即否认片面的帮助故意。】
E.出租车司机A在得知BC将到某地杀人时,仍然将BC拉到指定的地点。A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正确】
F.农资公司经理D将剧毒农药卖给农民E,E投毒杀死了F。D对他人可能实行犯罪缺乏明确认识,不成立帮助犯【正确】
G.某快餐店店主G明知H开设赌场,仍然按照H的要求每天为该赌场送盒饭。G的行为属于社会观念可以容忍的行为,不能认定有明显的法益侵害性,不成立帮助犯。【正确】
【例32】关于共犯的中止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全)。
A.甲、乙共谋伤害丙,着手实施前,乙因为害怕而脱离共犯关系,甲单独将丙达成重伤。乙没有将中止的意思告诉对方,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不成立共犯的脱离,仍然成立共谋共同正犯既遂而非中止。【正确。共谋共同正犯的中止:一般来讲需要满足两个条件(a)有脱离共犯的意思,并向对方明确表示;(b)中止意思被对方所接受。实行者已经认识到自己是在“单打独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共谋实施重罪的正犯,以及共谋共同正犯中的主要犯罪提议者要求成立中止形态,仅仅传达中止意思给对方并得到对方的认可,还不够,还必须在此之前采取告知被害人、撤回承诺、报警等措施,以有效地阻止其他共谋共同正犯的犯罪行为】
B.M和Q在堤边散步,偶遇往日同伙前往堤边准备抢劫作案,同伙邀其加入,M和Q先是答应,后同伙中有一人提出堤边只有一个作案对象,参加的人太多,分赃太少,M和Q遂提出不参与。其他同伙往前一段抢劫作案后,重回原地,用摩托车载着M和Q离开堤边,后M和Q也没有分得赃物。M和Q在预备阶段中止犯罪,并被其他同伙所接受,成立抢劫罪的中止。【正确】
C.甲承诺给乙10万元让乙杀丙,并给了丙5万元定金。在距离乙杀甲还有3小时之际,甲突然产生后悔的意思,并打电话给乙,要其不要杀丙。乙在电话中说了一声“知道了”,就挂断电话。3小时后,乙仍人杀死了丙,并要求甲支付另外5万元。甲应当成立犯罪既遂【正确。教唆犯的中止:在他人着手之前产生中止的意思,并将该意思传递给被教唆者,原则上可以成立中止。但是如果教唆的是重罪,或者教唆犯给对方一旦事情成功即会获得报酬的场合,要成立犯罪中止,仅仅传达中止犯罪的意思,并获得被教唆者的承诺还不够,还必须在此之前采取告知被害人、撤回承诺、报警等措施,以有效地阻止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
D.A为在第二天盗窃C的汽车而邀请开锁匠B前往现场用铁丝捅开车门。B同意后很快反悔,并表示自己不敢去。A无可奈何只得同意。第二天,A自己带着铁丝捅开了C的车门将汽车开走。B告知了对方自己脱离的意思并得到了对方的同意,消除了自己对A的实行行为的影响,B可以成立犯罪中止。【正确。帮助犯的中止:告知他人自己要求脱离共犯关系,切断自己对未来实行行为的积极影响,他人的着手实行会感到困难,同时放弃犯罪的意图得到对方同意的,就可以成立中止。】
E.电工甲在被害人乙家中安装空调时,按照盗窃犯丙事先的安排观察并绘制了乙家别墅的房间分布图、标明财物的所在位置,然后将图纸交给丙。在丙着手实施盗窃之前,甲后悔,并试图索回图纸。但丙谎称已经撕毁图纸时,甲便不再深究。事后,并凭借该图纸盗窃了乙的财物。由于甲并未切断帮助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仍然成立盗窃罪的既遂。【正确】
F.甲乙共谋后到现场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甲见丙流血不止,十分可怜,就偷偷离开现场。乙继续实施伤害,致丙死亡。甲在着手后,有中止犯罪的意思,但没有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乙继续犯罪,需对乙造成的死亡结果承担责任,成立故意伤害(致死)罪,而不成立中止犯。【正确。实行阶段的中止:(A)共同正犯中的所有犯罪人都决定停止犯罪,并有效防止结果发生的,都成立犯罪中止;(B)共同正犯中一人中止,并有效制止其他正犯继续实施犯罪,该人成立中止,他人成立未遂;(C)共同正犯中一人中止,但未有效制止其他正犯继续实施犯罪,犯罪形态取决于其他实行者是既遂还是未遂。】
【例33】甲乙多次共同盗窃。2007年3月初的深夜,甲和乙又一起相约前去某别墅盗窃,但未事先商量盗窃的种类,甲仍然是在外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