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参考答案:
(1)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2)无边落木萧萧下
(3)间关莺语花底滑
(4)同是天涯沦落人
(5)只是当时已惘然
(6)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本题解析:对名篇名句的默写,功夫要下在平时,养成勤动手的习惯。每空一分,该句有误不得分。注意下列字形:栈、勾、萧萧、间、莺、涯、沦、惘、蟮。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史》其二
[西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①,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②,七叶珥汉貂③。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族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②金张籍旧业:指汉代金日碑和张汤家的子孙,自武帝时起,到平帝止,七代为内侍。③珥汉貂: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
(l)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l)①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唯门第是举”的政治时弊(西晋门阀制度)的抨击。②抒发了对门阀制度下庸碌世族子弟窃踞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埋没屈沉这一社会不公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2)①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②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③三层对比环环相扣、层递深入,情感也自沉郁而至悲愤,从而鲜明地揭示出主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小题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
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
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
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小题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小题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小题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要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品读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进,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分析时可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愁”体现了诗人不被重用的郁闷,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表现出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出了战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在全诗中起反面烘托的作用,没有那样艰苦的环境,则不足以显示出如此之精神。
(2)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发向上、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