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22 12:13: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春?阴
[清]史台懋
积阴如梦暗春城,醉拥衾稠①睡不成。
芳草隔帘寒色重,落花空院雨声轻。
谁家画阁和云启,野老乌犍破晓耕。
明日新晴山下路,东风纨扇几人行。
  [注]①稠:单被。亦泛指衾被。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春雨绵绵,醉酒而卧仍难以入眠的情状,写出春阴浓重。
B.颔联写芳草、落花、雨声,视听兼具,动静结合,描绘出环境的特点。
C.颈联写人们打开画阁向外张望,看到了农人们晨起辛勤春耕之景。
D.尾联虚处落笔,想象雨后天晴,山下路边几人沐浴东风踏春之景。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有关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小题1: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小题2:?,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3:十二门前融冷光,?。(李贺《李凭箜篌引》)
小题4:千岩万转路不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阅读题  诗歌鉴赏。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1、前四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一个“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中?琴
唐·卢仝①
?五音六律十三徽②,
?鹤响思庖羲③。
? 一弹流水一弹月,
? 水月风生松树枝。 琴?诗?
宋·苏轼
? 若言琴上有琴声,
?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注释:①卢仝,中唐诗人。对当时腐败的朝政不满,不愿仕进。诗作风格奇特,诗风浪漫。②五音六律,泛指音乐。十三徽,琴徽以多以贝壳为之,共有十三个。③庖羲,即伏羲。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对华夏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的神话人物,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1)两首诗的内容都围绕琴声展开,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各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它们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邯郸道上①
清·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②。
注:①邯郸:古都邑,县名。周、秦、汉时为黄河北岸最大的商业中心,亦为中原交通要冲。②卢生: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的人物,卢生于邯郸邸舍遇道士吕翁,自叹穷困,吕翁乃授之枕,以入梦。生梦中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客舍主人炊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小题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4分)
【小题2】 简析本诗结尾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