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四)
①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②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③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④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⑤陇上郡县皆应之?⑥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司隶校尉钟繇镇守关中,分别写书信给韩遂、马腾陈说厉害关系。
(2)马超依仗自己多有武力,暗中想突然上前捉拿曹操,曹操身边的将领许褚怒目注视马超,马超才不敢动手。
本题解析:
小题1:因,沿袭。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还会出现一些古代文化的常识,如本题的“征”“领”即为文化常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把“于是”代入原文译为“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于是作前面朝廷所封的都亭侯”句子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可见“于是”解释的不对。结合《过秦论》中的“因遗策”中“因”的解释“沿袭”句子翻译为“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爵位仍然沿用前面朝廷所封的都亭侯”通顺,还可结合成语“因循守旧”进行解释。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②是马超的部将庞德亲手斩杀郭援,人物不对,④表现的是马超有谋,⑤表现的马超“甚得羌、胡心”,性格不对。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原文“是刘璋立即投降俯首称臣,刘备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从前文的“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可以看出。省略的人称补充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移书——写书,为陈——陈说,祸福——厉害关系。(2)负——依仗,阴——暗中,前——上前捉(名词动用),左右——身边(古今异义)盻——注视。
【参考译文】
马超表字孟起,是右扶风郡茂陵人。父亲马腾在灵帝末年时期与边章、韩遂等人一起在西部雍凉地区起事。初平三年,韩遂、马腾率军到长安。汉朝皇帝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派遣他驻守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派遣他驻守郿县。后来马腾攻击长安,失败退走,只好退回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守关中,分别写书信给韩遂、马腾陈说厉害关系。于是马腾派遣马超跟随钟繇在平阳讨伐郭援和高干,战斗中被箭射中,马超立即用布带裹好受伤的小腿又继续战斗,马超的部将庞德亲手斩杀郭援。后来马腾与韩遂关系恶化,请求前往京城。于是马腾被任命为卫尉,马超任命偏将军,封都亭侯,带领马腾的部下。
马超既然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于是与韩遂合作,以及杨秋、李堪、成宜等一起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曹操与韩遂、马超只带少数人马会面,马超依仗自己多有武力,暗中想突然上前捉拿曹操,曹操身边的将领许褚怒目注视马超,马超才不敢动手。曹操军在蒲阪津要西渡黄河时,马超对韩遂说,“我们应该在渭水北面去阻止曹军过河,过不了二十天,黄河东面的粮草就会耗尽,他们就只能败走了”,但是韩遂却说:“我们就让他们过河时,困在河中,还怕他们败得不更快吗!”马超的计策最终没能被实施。曹操听到马超的策略后,说:“马超若不死的话,我连死后埋葬的地方都没有了!”曹操用了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联军终于大败。马超败走至诸方羌胡之地,曹操追到了安定,恰好北方有事,只好带领大军向东回师。杨阜对曹操说:“马超有韩信、英布的智勇,非常羌胡蛮族的爱戴。如果大军回朝,不严加防备马超,那么陇上的所有郡县将不再受国家管辖。”马超果然带领羌胡之兵攻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全部响应马超,杀死了凉州刺史韦康,霸占翼城,收编韦康军队。马超自称是征西将军,兼任并州牧之职,督管凉州地区的军事。韦康的老部下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打算合作谋划攻打马超。杨阜、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出兵攻击他们,不能攻破卤城;梁宽、赵衢关闭翼城门,马超回不去翼城。进退不得,只好前往汉中依附张鲁。张鲁不能共事,只敢固守土地,又听闻刘备攻在成都包围刘璋,就发秘密书信投靠刘备。
刘备派遣手下迎接马超,马超带兵直接到成都城下。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投降俯首称臣,刘备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爵位仍然沿用前面朝廷所封的都亭侯。刘备进位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和假节的称号(地方军政官的称号,能杀犯军令者)。章武元年刘备称帝,马超升迁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进封犛乡侯,受爵位的策书上说:“朕以无奈之下,继任了大统,从而能够延续汉室宗庙。曹操父子,有累世的罪过,朕很悲伤,忧虑得像得病了一样。天下都很气愤而怨恨,无不想归本反本,氐羌人的全部顺服,周边少数民族都敬仰正义,由于马超你在北方很有号召力,威武都得到了展现,所以就委任你。让你张扬虓虎之勇略,监察广大的区域,解救人民的困难。进而将朝庭的恩威并施,远近感化,严肃谨慎地执行赏罚,以此来让他们感到汉朝统治下的幸福。”第二年马超死了,年仅四十七岁。死前上书皇帝说:“臣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杀的快没了,仅仅留下堂弟马岱,自当继承马家血脉,现在托付给陛下,便无其他的要求了。”追谥马超为威侯,马超的儿子马承继承爵位。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10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日:“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茔塾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日:“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日:“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日:“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上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异:奇怪
B.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悲愤不已
C.刺史达奚恕数咎让?让:责备,责怪
D.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暴:显露,暴露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逆旅主人不之顾?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客,忠孝人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人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1.用斜线(/)给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 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日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4分)
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②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8.A.?
9.B.为,介词,替,给。
10.C.
11.①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每处l分,共4分。如果在“智”后,“日”后断不扣分)②(马周)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每一个分句1分,关键词是“资”,“以”,“薄”)③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每一个分句1分,关键词是“即”,“间”,“四辈…‘趣”。)
本题解析:8.异: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9.B.为,介词,替,给。A.乃谒见,与语,帝大悦(于是,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却)C.逆旅主人不之顾(代词,他,指马周)?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助词,主谓之间)D.客,忠孝人也?(语气词,表判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
10.A.马周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并不是去做官。? 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
11.①每处l分,共4分。如果在“智”后,“日”后断不扣分。
②每一个分句1分,关键词是“资”,“以”,“薄”。
③每一个分句1分,关键词是“即”,“间”,“四辈…‘趣”。
文言文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罩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A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于是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人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足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每小题3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是一项是(?)
例句:瓮牖绳枢
A.度长絜大
B.安身立命
C.是古非今
D.鼎铛玉石
小题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1)我如果有钱也会前去,只是没有钱能拿出来罢了。(“若”“但”“耳”各1分)
(2)我们的军队劳累得精疲力竭,远方的郑国却对此早有防备,恐怕不行吧?(“劳”“备”“无乃”各1分)
(3)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金”“弱”“以”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名词做动词。A动词;B使动用法;C意动用法
小题2:判断句。其它为陈述句。
小题3: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小人之过也必文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