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
②将以衅钟
C.①子夏之晋,过卫
②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D.①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阅读题
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3、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邯郸为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D.多于在庾之粟粒其势弱于秦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自欢喜台拾级而升,凡九折,尽三百余级,始登毗卢顶。顶上为寺一百二十,丹碧错落,嵌入岩际。庵寺皆精绝,莳花种竹,如江南人家别墅。时牡丹正开,院院红馥,沾薰游裾。寺僧争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煮,芳香脆美。独不解饮茶,点黄苓芽代,气韵亦佳。夜宿喜庵方丈,共榻者王则之、黄昭素也。昭素鼻息如雷,予一夜不得眠。
毗卢顶之右,有陡泉、望海峰。左有大小摘星峰。大摘星峰极高,一老僧说峰后有云水洞,甚奇邃。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诸公两手扶杖,短衣楚楚,相顾失笑。至山腰少憩,则所谓一百二十寺者,一一可指数。予已上摘星岭,仰视峰顶,陡绝摩天,回顾不见诸公,独憩峭壁下。一物攀萝疾走,捷若猿猱,至则面目黧黑,瘦削如鬼。予不觉心动,毛发悚竖,讯之僧也。语不甚了了,但指其住处。予尾之行,入小洞中,石床冰冷,趺坐少顷。僧供黄芽汤,予啜罢,留钱而去,亦不解揖送。
诸公登岭,皆称倦矣,呼酒各满引。黄昭素题名石壁。蛇行食顷,凡四五升降,乃达洞门。入洞数丈,有一穴甚狭,若瓮口。同游虽至赢者,亦须头腰贴地,乃得入穴。至此始篝火,一望无际,方纵脚行数十步,又忽闭塞。度此则堆琼积玉,荡摇心魂,不复似人间矣。有黄龙白龙悬壁上,又有大龙池,龙盘踞池畔,爪牙露张。卧佛、石狮、石烛,皆逼真。层叠虚豁,宛然飞阁。僧取石左右击撞,或类钟声,或类鼓声。突然起立者,名曰须弥。烛之不见顶。又有小雪山、大雪山,寒乳飞洒,四时若雪。其他形似之属,不可尽记。大抵皆石乳滴沥数千年,积累所成。僮仆至此,皆惶惑大叫。予恐惊起龙神,亟呵止不得,则令诵佛号。篝火垂尽,惆怅而返。将出洞,命仆敲取石一片,正可作砚山。每出示客,客莫不惊叹为过昆山灵壁也。(选自明袁宗道《袁宗道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九折,尽三百余级——凡:总共
B.莳花种竹——莳:栽种
C.一物攀萝疾走——走:行走
D.烛之不见顶_烛:用烛火照着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绘云水洞景色的一组是(? )
①丹碧错落,嵌入岩际
②层叠虚豁,宛然飞阁
③寒乳飞洒,四时若雪
④仰视峰顶,陡绝摩天
⑤院院红馥,沾薰游裾
⑥龙盘踞池畔,爪牙露张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游记,重点写了两处景色,其一写从欢喜台登毗卢顶,其二写云水洞。
B.文章描写云水洞奇观时,刻画细致真切;文中穿插着描写了僧人的生活情景,更显示出此地多佛寺的特色。
C.毗卢顶上的寺庙精美众多,寺僧多将新摘下的山肴野菜直接煮食,当然,这里也有不好的地方,一是寺僧不懂得饮茶,二是晚上要睡冰冷的石床。
D.文章中穿插记述了遇苦行僧、洞中僧敲石头以及童仆惶惑大叫等情节,使这篇游记更加生动有趣。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诸公两手扶杖,短衣楚楚,相顾失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穴甚狭,若瓮口。同游虽至赢者,亦须头腰贴地,乃得入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每小题3分)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①,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②,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异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赵绰》
[注]①裈(kūn):裤子。②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擢:提拔
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坐:通“座”,座位
C、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引:荐举
D、啜羹者,热则置之?置:搁置,放下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A、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固疑余之不乐也 《超然台记》
C、正色侃然,渐见礼重?赏不酬劳,以老见疏 《毛颖传》
D、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柳子厚墓志铭》
6、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赵绰执法公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 ?②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③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④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
⑤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⑥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色,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任大理少卿后,更因诚实正直被隋文帝赏识,受到了可以不拘宫廷礼仪的恩遇。
B、隋文帝因偷盗抢掠难以禁止,想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但赵绰主张法令不可失去,隋文帝欣然接受,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要他以后多多进言。
C、赵绰极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在隋文帝执意要杀一个没犯大罪的官员时,他强行劝谏,几乎招杀身之祸,但即使临刑之际,他仍坚持己见,不惜一死。
D、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8、翻译句子。(11分)
(1)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2分)
译文:??
(2)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墨池记》(2分)
译文:?
(3)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2分)
译文:?
(4)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张中丞传后叙》(2分)
译文:?
(5)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后赤壁赋》(3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