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宋 向子諲①
有怀京师②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释】①向子諲生于两宋之间,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被贬还乡,居江西临江。向子諲的晚年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②北宋都城东京汴梁。
小题1: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前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京师上元节景象?抒发了什么感情?(5分)
小题2:最后两句“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营造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七句,作者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柜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楼之上,万民百姓则嬉戏游玩于街衢之间。斗转星移,龙驾回宫。此时万众狂欢更趋高潮。抒发了对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的怀念之情。
小题2:最后两句,词人抚今追昔,恍若隔世: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如今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做伴。“而今”二字将今昔两个画面加以对比;化实为虚,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并借用李白“白发三千丈”名句;“白发”、“寒灯”二句中,描写色彩的“白”“红”二字又互相映衬,渲染了一种凄清的境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答出两种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前七句,词人从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柜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楼之上,万民百姓则嬉戏游玖于街衢之间。斗转星移,龙驾回宫此时万众狂欢更趋高潮。这幅上元节情景,完全是记实。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上元的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万姓皆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此外该书还记载的:“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飏,酒兴融恰,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马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这从一侧面反映了民间情景,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豪贵之家此夕宴乐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尝经从”,故从阙略罢了。“五侯”,这是个典故是说汉代外戚、宦官有五人同时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称权贵之家为侯家。
小题2:最后两句,词意陡转,我们面前突现了一个萧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欢的画面抛到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实为虚的妙笔;同时,又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词人抚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当年身为贵胄(向子諲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曾出入宫闱,备受恩宠,如今却是一个皤然老翁;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如今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风·孤兰生幽园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
陆游
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1)两首诗中的兰花都有怎样的自然属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生长在幽僻的环境,气味芳香。
(2)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答象征手法或借物喻人也可)。
李诗借兰花生于幽园、被荒草埋没、无人欣赏的处境,表达了自己有才却无人赏识的忧叹。
陆诗则借兰花独处幽谷、不愿沦为世人玩物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权势、洁身自好的情怀。(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梨花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韵梨花》和《东栏梨花》两首诗同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各自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次韵梨花》赞美了梨花一尘不染的高洁。(答“表达了诗人对像梨花一样的高洁品行的赞美”亦可。)《东栏梨花》寄寓了诗人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意对即可)
(2)《次韵梨花》中,诗人化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说美丽动人的“人面桃花”也比不上如玉的梨花,用反衬的手法表现梨花天然、纯洁之美。《东栏梨花》中,苏轼把东栏一树梨花比作“一株雪”,形象地表现了梨花齐放、满树雪白的特点(或者答出梨花白、柳树绿的对比也可得分),同时也暗含诗人惆怅、伤春之感——由梨花盛开感到春光即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蒙咙,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望
周昂[注]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注]周昂(?-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无人解” 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的一、二句写了轻烟淡抹的树林,河水初退的沙滩,碧绿苍翠的山峦,夕阳斜照的小屋。组成了一幅沉寂、冷清的夕照图。(意对即可)
(2)“诗人意”是指诗人遭贬谪的孤寂情怀和远离家乡的惆怅。这种情怀“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这看似无理,实则高妙。把不便明言的情感通过非理性、非逻辑的表达方式含蓄地传达出来了,同时更衬托出无人解“诗人意” 的惆怅与无奈。(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