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9-24 06:54: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魏主①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②,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③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④,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①魏主,即北魏孝文帝。②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③稽颡,磕头。④混壹,统一天下。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久之乃/解:消除,平息?
B.谓之曰/逆:迎接
C.因人/屏:使……退下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殷勤:巴结讨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安可知危不言/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①朕欲此迁宅中原/②不如善遇之?
C.①今之举/②为国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D.①成大功者不谋众/②豫州军虽败长坂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
①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②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③今当更与卿论之
④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⑤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⑥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B.尚书任城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澄询问对策。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论语》片段,回答小题(6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①也。”夫子哂之。
(选自《论语?先进》)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②善,无施③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④之。”?(选自《论语?公冶长》)
①方:礼仪;②伐:夸耀、自夸;③施:表白;④怀:关爱。
小题1:和弟子相比,孔子之志有什么特点呢?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2:子路之志是什么呢?请概括并作简要评价。(4分)



3、阅读题  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及丁先尚书①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②,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官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③。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选自《刘梦得文集》有删改)
注:①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②通籍博望:可出入太子(唐顺宗)的宫苑。③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东汉顺帝为宦官所拥立。后梁冀进毒弑质帝迎立桓帝。贵臣指宦官。这两句暗示了顺宗之死为宦官所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间岁:隔了一年
B.上大奇之奇:以……为奇
C.能以口辩移人移:调动
D.时上素被疾被:遭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禹锡“重屯累厄”(多灾多难)的一组是(3分)
①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②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③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④予出为连州
⑤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⑥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为父守丧期满后,宰相杜佑因为与他熟识,请他出任掌书记,但他告知母亲后,由于母亲的反对,又请求调任其它地方。
B.王叔文出身寒微,才华出众,因擅长下棋得以与太子亲近,进而与太子讨论国家
大事。太子即位后他得到重用。顺宗去世后因宦官掌权,他最先被贬谪。
C.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和作者关系亲近,作者经常去拜访他们,称赞王叔文有才能,他们也同意作者的看法。
D.刘禹锡在71岁时,感到生命将尽,便为自己写铭文一篇,感慨自己一生命运多舛,但心怀坦然。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5分)
译文:?
(2)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5分)
译文:?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1]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武德四年九月,舟师叩夷陵,铣[2]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散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趋江陵,薄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死守,非计之善也。”止不籍。由是江、汉列城争下。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裁量款效,承制补官。得郡凡九十六,户六十余万。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远近欢服。
御史大夫萧瑀劾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帝召让之,靖无所辩,顿首谢。帝徐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乃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既而曰:“向人谮短公,朕今悟矣。”加赐帛二千匹,迁尚书右仆射。
注:[1]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 [2]铣:萧铣(583—621)隋末起兵,自称梁王,次年称帝,后兵败降唐,被杀于长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师叩夷陵?叩:攻击。?B.贼委舟散掠?委:登上。
C.薄城而营?薄:逼近。? D不容以叛逆比之?比:和……一样对待。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丈夫遭遇? B. 士弘健将 ?C. 所过问疾苦? D. 宣布天子恩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与语孙、吴者?蹇叔之子与师
B.?秦王亦为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若降而籍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靖能让“远近欢服”原因的一组是
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
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
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
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
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
A.(1)(3)(5)? B.(1)(4)(6)
C.(2)(3)(6)? D.(2)(4)(5)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素有大志,原任隋朝殿内直长。他不愿做只知背诵经书章句的儒生,而立志有所作为。吏部尚书牛弘、左仆射杨素都赞赏他的才干。
B.李靖敢于直言。唐高祖李渊原为隋朝重臣,后以攻打突厥的名义募兵,李靖觉察出他有夺取天下的野心,报告隋朝廷,说有紧急事变。后来李渊攻下了隋都城,准备杀死隋皇帝,而李靖大声疾呼,坚决反对。
C.李靖指挥作战有方。赵郡王李孝恭急于要击败萧铣部将文士弘,而李靖不同意,认为对方兵精将良,集中了全部的精锐兵力背水一战,应该避其锐气,待对方士气衰竭后再进军。
D李靖功高而锋芒不露。有人弹劾李靖,说他治军不严,怂恿士兵大肆掠夺财宝珍物,皇帝召他进殿并责备他,可是李靖并不为自己辩解,只是叩首认错。后来皇帝不但没有惩治李靖,反而赏赐并重用他。



5、单选题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行动些:走快些
凤池:对于中书省的美称
永昼:漫长的白天
B.哥哥行:哥哥那边
经年:年复一年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
C.葫芦提:糊涂
酹:将酒洒地,表示哀悼
次第:光景
D.亢旱:大旱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吟啸:吟咏长啸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