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①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②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③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④予出为连州 ⑤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⑥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5分)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读书人以我为荣。
(2)(5分)王叔文得到重用后,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不认为是错的。
本题解析:
小题1:移:打动,改变。
小题2:①得到任用,调任官职。②遭遇父丧,生不如死,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是人生中厄运。③王叔文与皇上交往密切。④刘禹锡被贬到连州,是人生中厄运。⑤刘禹锡贬官后,又得到重用。⑥刘禹锡遭受疾病的折磨,是人生中的厄运。所以是②④⑥。
小题3:应该是这三个人和我朝夕相处,称赞王叔文有才能。
小题4:注意得分点:(1)“是时年少”省略句,省略主语;是时:当时;“名浮于实”名声超过实际;荣:意动用法。
(2)既:已经;“所施为”所字结构,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以为:认为;非:错误。
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点评: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附参考译文:
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当初,我成人以后,参加进士考试,幸而一次得中。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读书人以我为荣。等到遭遇父亲的丧事,我迫于礼教而不敢轻死,因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丞相、扬州节度使杜佑兼管徐州和泗州,他素来了解我,就请我去出任书记。我捧着任命的文书入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应该从开始就谋划这件事。”于是我就禀告丞相,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我过了几个月离开了徐州、泗州,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没有忧虑),先前的约定才得以实行,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
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叔文,因为擅长下棋,得以进出太子的宫苑。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到时事,李诵对他的才能非常称奇。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这时(太子李诵即位)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皇帝赐他紫服,地位尊贵震动了当时的人们。我先前已经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起初,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人,有远祖的风范。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他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朝夕相处,称赞王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治国的道理,能以言辞打动别人。王叔文得到重用后,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不认为是错的。
当时皇帝一直遭遇疾病,到这时病情更加严重,颁下诏书让位给太子,自己做太上皇,死后谥号是顺宗。太子继承了皇帝的位置,这时太上皇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百官都不得召对。宫廷里面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到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被贬到崖州。我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召回朝廷,又被任命为连州刺史,从连州历任夔州、和州刺史,后来被任命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第二年追回入朝,充任集贤殿学士,调任苏州刺史,被赐给金印、紫绶。以后遭遇足疾,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年龄已经七十一岁了。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了一篇铭文说:
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多难,是命运的不顺啊。上天赋予我才能,却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却心无忧虑啊。安卧在北窗之下,我到了生命的尽头啊。安葬的地方靠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魂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1]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武德四年九月,舟师叩夷陵,铣[2]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散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趋江陵,薄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死守,非计之善也。”止不籍。由是江、汉列城争下。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裁量款效,承制补官。得郡凡九十六,户六十余万。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远近欢服。
御史大夫萧瑀劾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帝召让之,靖无所辩,顿首谢。帝徐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乃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既而曰:“向人谮短公,朕今悟矣。”加赐帛二千匹,迁尚书右仆射。
注:[1]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 [2]铣:萧铣(583—621)隋末起兵,自称梁王,次年称帝,后兵败降唐,被杀于长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师叩夷陵?叩:攻击。?B.贼委舟散掠?委:登上。
C.薄城而营?薄:逼近。? D不容以叛逆比之?比:和……一样对待。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丈夫遭遇? B. 士弘健将 ?C. 所过问疾苦? D. 宣布天子恩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与语孙、吴者?蹇叔之子与师
B.?秦王亦为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若降而籍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靖能让“远近欢服”原因的一组是
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
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
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
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
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
A.(1)(3)(5)? B.(1)(4)(6)
C.(2)(3)(6)? D.(2)(4)(5)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素有大志,原任隋朝殿内直长。他不愿做只知背诵经书章句的儒生,而立志有所作为。吏部尚书牛弘、左仆射杨素都赞赏他的才干。
B.李靖敢于直言。唐高祖李渊原为隋朝重臣,后以攻打突厥的名义募兵,李靖觉察出他有夺取天下的野心,报告隋朝廷,说有紧急事变。后来李渊攻下了隋都城,准备杀死隋皇帝,而李靖大声疾呼,坚决反对。
C.李靖指挥作战有方。赵郡王李孝恭急于要击败萧铣部将文士弘,而李靖不同意,认为对方兵精将良,集中了全部的精锐兵力背水一战,应该避其锐气,待对方士气衰竭后再进军。
D李靖功高而锋芒不露。有人弹劾李靖,说他治军不严,怂恿士兵大肆掠夺财宝珍物,皇帝召他进殿并责备他,可是李靖并不为自己辩解,只是叩首认错。后来皇帝不但没有惩治李靖,反而赏赐并重用他。
参考答案:6.C“晚风”紧接上文的“夕阳”;“看”与下文的“听”衔接自然。上文强
调王维“擅长以绘画之理融通于诗”的特点,所以接句应着眼于“诗”。7.B 委:抛弃。8.C A?遭遇:立志有所作为。 B?健将: 善于指挥战作的将领。 D?宣布:宣扬传布。 9、D. A(同;参加)? B(替;被)? C(他的;千万,语气副词)? D(都表示转折关系) 10.C (1)(5)不是李靖所为,(4)不是说明原因。11.B李渊准备杀死李靖,而不是要杀隋皇帝。21.(1)先生逝世以后,国内的官吏直到今天谈起先生,没有一个不鼻子发酸而流下眼泪的。(“既”1分,其他1分)(2)那足以叫奸臣胆寒,使边陲战士的战马飞驰。(“其”1分,使动用法1分,“塞垣”1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搏取富贵。”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到了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那年八月,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这是军事家的上等策略。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进军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领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李靖挥师打败了他。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又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现象。
有人请求抄没萧铣将领中抵抗的人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安抚百姓惩罚罪人,百姓受到了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人家投降了还要抄没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封为永康县公,代理荆州刺史,李靖于是度过五岭来到桂州,派人分路招抚各部落大首领冯盎等人,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他们官爵。总共招抚了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皇帝用热情的诏书对他加以慰劳鼓励。大宗继承主位,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兵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将士们议论纷纷:“唐军如果不是调集全国军队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一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但还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