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05 19:24: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行宫?(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1] ,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1)诗描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2洪迈《容斋随笔》中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你认为对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花容月貌却又寂寞幽怨,而今青春消逝、白发频添、闲坐回忆的宫女形象。(只答“宫女”给1分)
(2)诗以少总多,二十个字,地点、时间、环境、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1分),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些曾经美丽的宫女被禁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红颜憔悴,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只能回顾玄宗遗事,令人凄绝(1分)。二十个字描绘出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1分)(能答“言简意赅”,并结合诗歌内容,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日。
小题1:颈联的“催”“逼”二字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加以赏析。(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 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1分)白发、青阳,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拟人手法,(1分)恰切地表现诗人求仕情切,宦途渺茫,时光飞逝,鬓发已白,功名未就的忧虑焦急而又无奈辛酸的复杂感情。(1分)
小题1:“松月夜窗虚”,匠心独运,一则对上句的“永怀愁不寐”进行照应补充; (1分)再则以迷蒙空寂的静夜之景,抒写心绪的空虚落寞惆怅;(1分)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回答“催”“逼”二字的句中意,再答出手法是拟人,最后回答情感—功名未就的忧虑焦急而又无奈辛酸的复杂感情。
小题1:回答“松月夜窗虚”的作用,要注意题干中的“结构上的作用”,即照应补充上句的“永怀愁不寐”,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词和相关材料。(8分)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本诗作于诗人当年随武则天离开洛阳回西京期间。
[注释]京中:指西京长安。?秦:指长安。?上林苑:这里借指长安园林。
细柳:古地名,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在此驻军,称为“细柳营”,这里借指军营。
南桥、西第:皆指洛阳园林。?洛城:指洛阳。
小题1:杜审言是唐朝诗人____的祖父。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诗。?(2分)
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首联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扣住题目“京中”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B.“愁思看春不当春”一句,巧用重字,使作品气韵回环,节奏和谐。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身居他乡,哀春伤怀的诗人形象。
C.颈联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志跃然纸上,读之令人大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之感。
D.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作者一反前两联孤独伤感之情,表现出了乐观向上的情怀。

小题3:一个“徒”字和和一个“漫”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杜甫
小题1:D
小题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①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②。
注:①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
②草堂翁:“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长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他游成都武侯庙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小题1:开篇“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描写了怎样的景象?(5分)
小题2:虽然诸葛亮北伐“万事成空”,作者却盛赞《出师表》“气冲斗牛”,这样写表达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出萧瑟悲凉之景(2分):桑柘偎倚在斜阳里,禾黍颤粟于秋风中,夕阳西下,秋风悲鸣(3分)。
小题2:为诸葛亮悲壮的失败而深深叹惋(2分);赞美诸葛亮的忠诚与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2分);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情绪(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意境的题目,首先找到意象,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难点是意境的特征的概括,意境特征是“萧瑟”“悲凉”。
小题2:这是一道一项和情感的题目,探究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首先注意题目中的“读诸葛武侯传”应是对诸葛亮的赞叹,注释中的“南渡后”“安史之乱”可见出诗人的“收复中原”的愿望和志向。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意对即可)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