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A.不复与汝相见失其所与,不知 B.此宜俭以惜福厚敛以雕墙 C.当足其衣食则或咎其欲出者 D.葬我于墓侧以其无礼于晋 |
2、阅读题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读音与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不重席——重,chóng,重新。
B.官室不观——观,guān,楼台。
C.卒乘与焉——乘,chéng,驾车。
D.玩好必从——从,cóng,跟随。
2.对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闻其嗣又甚焉——嗣,继承人。
B.室不崇坛——坛,土筑成的屋基。
C.次有台榭陂池焉——次,屡次。
D.玩好必从——好,喜爱之物。
3.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二三子恤不相睦
②勤恤其民
③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④而与之劳逸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④相同。
4.不属于“楚败于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楚子西认为,吴国在陈并不可怕,值得忧患的是楚大夫内部的不团结。
B.楚子西认为,吴国本来并不可怕,楚国的柏举之败是因为先大夫惧怕吴军。
C.楚子西认为吴国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用不着惧怕,在陈之吴师会自行溃败。
D.楚子西的一番话,说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道理。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珍异是聚,观乐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一)上(唐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日:“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联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泊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二)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以闻。上怒,让房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徵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南牙”犹“南衙”,指皇宫南面的国家官署。
1、下面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借使遂良不记:假如
B、让房玄龄等:推让
C、何预君事:关涉
D、臣实不喻:明白
2、下面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德素以闻——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
B、上曰:“诚然。”——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C、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
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为非,当请陛下罢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下面小题。(6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小题1:这些不同回答可以体现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小题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①者五十蹑②,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其后人有上百戏③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⑤,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为给事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①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②蹑:古代织机上提综的踏具。③百戏:各种杂技,此专指木偶。④缘絙(gēng):一种走绳索的杂技。⑤张平子:即张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而游豫游:游乐
B.二子哂之曰哂:嘲笑
C.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白: 明白
D.其巧可益否?益:改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马钧之“巧”的一组是(3分)(?)
①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②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③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④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⑤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倒立,出入自在
⑥心乖于内,口屈于外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钧改革织绫机后,机器变得轻简,还可以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正如古代巧匠轮扁所言,技艺的精微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达的。
B.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曾谈论指南车,两人都否认其存在。马钧认为古代确有指南车,并经过反复尝试,制造出来,敬献给了皇帝。
C.傅玄曾因裴秀非难马钧而为之辩护。他认为马钧的长处是巧思,而裴秀的长处是能言。裴秀是用自己的长处与马钧的短处相比较。
D.马钧技艺确实高明,超过了古代名匠公输般、墨翟、王尔以及汉代的张衡,但并没有担任主管工程的官职,没有机会施展才能。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5分)
(2)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5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