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2017-11-05 19:31: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将焉取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望洋向若而叹曰/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策之不以其道
2、单选题 各句中“之”字作结构助词“的”的是 [? ] A.知来者之可追 B.羡万物之得时 C.悦亲戚之情话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啐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哈然以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啮指而自誓不为书生,以喙自卫,哓哓然力辩其非书生,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炳:使……光大 B.暴于声音笑貌焉——暴:表露 C.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肖:与……相似 D.于其行,恭述圣训——行:品行 2.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朕亦一书生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辄哈然以欢——木欣欣以向荣 C.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终之以失所据——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为书生的称呼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 B.夏进士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跟作者和京师的朋友告别,一番言谈过后,作者和京师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个书生,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官吏。 C.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作者对此表示担忧。 D.文章中作者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己而讳之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小题1:下列各选项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B.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 C.曾子这里所讲的“信”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不欺,说真话,说话算数。 D.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就是替别人办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相交要真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 小题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3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第一》)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1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2,而无以夺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注释】1德清君:柳镇父亲。2箦:竹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行以求食间:从小道 B.人罹兵戎罹:遭受 C.而无以夺焉夺:夺取 D.群冤获宥宥:赦免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诬陷正士,
以校私仇上命先君总三司
以听理
B.少文
而悍哀有过
而礼不逾
C.居德清君
之丧至则平反
之D.表
为晋州录事参军吾知其不
为子营私矣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B.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C.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D.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镇因战乱带领家人逃难期间,有一次独自骑驴外出,希望讨得一些食物,路经山涧时遇到洪水,全身又脏又湿,但他并不因此而恼怒。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后来又升任他为大理评事,但他议论事情确切直接,世人不能容纳他的意见。
C.柳镇在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哀痛异常行为却不失礼节,为人所佩服,鉴于此,吏部命他脱下丧服去担任太常博士的职位。
D.柳镇进入朝廷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公正执法,平反冤假错案,最终因他事遭人中伤,被贬官为夔州司马。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4分)
②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3分)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柳镇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