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11-05 19:31: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4分;翻译题10分)
李应升①诫子书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直言贾祸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待
C.衣鲜食甘鲜艳
D.神明殛之矣诛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复与汝相见失其所与,不知
B.此宜俭以惜福厚敛以雕墙
C.当足其衣食则或咎其欲出者
D.葬我于墓侧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小题5: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①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译文:?
②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译文:?
③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鲜艳的衣服)
小题2:B(A.介词,跟、和/动词,结交;B均为连词,表目的;C.人代,她/指代,那个;D.介词,在/介词,对)
小题3:C(“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兄弟三分”,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
小题4: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4分,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余类推,扣完4分为止。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小题5:①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狎”“训”“傲”“亲”各1分)。
②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鲜”“止” 各1分,“当待以同胞”状语后置1分)
③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诸稿简籍”、“诠”“次” 各1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
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
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
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
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读音与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不席——重,chóng,重新。
B.官室不——观,guān,楼台。
C.卒与焉——乘,chéng,驾车。
D.玩好必——从,cóng,跟随。
2.对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闻其又甚焉——嗣,继承人。
B.室不崇——坛,土筑成的屋基。
C.有台榭陂池焉——次,屡次。
D.玩必从——好,喜爱之物。
3.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二三子不相睦
②勤其民
③其所尝者,卒乘
④而之劳逸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④相同。
4.不属于“楚败于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楚子西认为,吴国在陈并不可怕,值得忧患的是楚大夫内部的不团结。
B.楚子西认为,吴国本来并不可怕,楚国的柏举之败是因为先大夫惧怕吴军。
C.楚子西认为吴国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用不着惧怕,在陈之吴师会自行溃败。
D.楚子西的一番话,说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道理。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珍异是聚,观乐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A
4.C
5.B
6.(1)阖庐善于使用他的百姓作战,所以在柏举把我们打败了。
  (2)在国内,上天降下天灾和瘟疫,阖庐就亲自巡视那些孤儿寡母,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3)搜集奇珍异宝,追求观赏游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一)上(唐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日:“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联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泊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二)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以闻。上怒,让房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徵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南牙”犹“南衙”,指皇宫南面的国家官署。
1、下面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借使遂良不记:假如
B、房玄龄等:推让
C、何君事:关涉
D、臣实不:明白
2、下面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德素闻——知陛下何责玄龄等
B、上曰:“诚。”——问于有司,理则宜
C、遇少府少监窦德素路——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
D、玄龄等陛下股肱耳目——非,当请陛下罢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1)史官记载君主言行,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胡作非为。
  (2)如果陛下所做的事情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使它完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下面小题。(6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小题1:这些不同回答可以体现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小题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2: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①者五十蹑②,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其后人有上百戏③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⑤,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为给事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①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②蹑:古代织机上提综的踏具。③百戏:各种杂技,此专指木偶。④缘絙(gēng):一种走绳索的杂技。⑤张平子:即张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而豫游:游乐
B.二子之曰哂:嘲笑
C.于是二子遂以明帝白: 明白
D.其巧可否?益:改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马钧之“巧”的一组是(3分)(?)
①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②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③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④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⑤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倒立,出入自在
⑥心乖于内,口屈于外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钧改革织绫机后,机器变得轻简,还可以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正如古代巧匠轮扁所言,技艺的精微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达的。
B.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曾谈论指南车,两人都否认其存在。马钧认为古代确有指南车,并经过反复尝试,制造出来,敬献给了皇帝。
C.傅玄曾因裴秀非难马钧而为之辩护。他认为马钧的长处是巧思,而裴秀的长处是能言。裴秀是用自己的长处与马钧的短处相比较。
D.马钧技艺确实高明,超过了古代名匠公输般、墨翟、王尔以及汉代的张衡,但并没有担任主管工程的官职,没有机会施展才能。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5分)
(2)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⑴ 用大木头雕刻构造,让它的形状像轮子,在平地上放置它,下面用流水转动它(或使它转动)。(施、潜、发、各1分, 句子大意2分)
⑵ 机巧之类的事,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微”、“远” 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大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使用代入法及假设法,我们发现“白”代入原文解释为明白不合适,从语法及语意上都无法讲通,而只有译为“报告”才更为合理。
点评: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对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2:试题分析:③为客观情况;⑥说的是性格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此类题读题是关键,在明晰题意的基础上,一项一项的排除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反复尝试,制造出来,敬献给皇帝”无中生有。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⑴施译为放置,潜意译为下面,发译为使动,即使之转动。关键字各1分, 句子大意2分⑵“微”译为精妙、精微, “远”译为距离很远。在本处指离题意很远。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是典型示范的判断句式,者也表判断,关键字各1分,句子大意2分。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
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他担任博士时,(百姓)生活贫困,于是想改进织绫机,那样不用说什么,人们就会知道他技术高超了。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的用五十个蹑,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有费力费时的缺点,于是他改进机械,全都改用十二个蹑。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可以像阴阳二气那样反复变化无穷。这种技术,正像轮扁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么能去检验它呢?
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两人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 两人嘲笑他说:“先生大名是钧,字是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容易见效。”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制作,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从此以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
先生住在京师,都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让人发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教小孩转动它,汲来的水自己倾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这是第二件其妙的制作。
后来有人敬贡一套木偶,只能作摆设却不能活动。皇帝问先生:“你能使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动起来。”皇帝问:“可以做的更巧妙些吗?”回答说:“可以。”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他用大木头雕刻构造,让它的形状像轮子,在平地上放置它,下面用流水转动它(或使它转动)。制作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偶像,还有木偶打鼓、吹箫;还制作了假山,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动作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各种各样的动作。这是第三件其妙的制作。
有位裴先生,是京师的著名人士,见识精深,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他到先生那里去质问先生,先生口才不好,被他说的没法答对。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对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傅先生对裴先生说:“您的长处是会讲话,短处是没有巧思。马先生的长处是有巧思,短处是不会讲话。用您的长处,攻他的短处,他当然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处,去较量他的长处,那您一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机巧之类的事,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他内心并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因此,马先生不再答复您了。”
马先生技术的巧妙,就是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近代汉朝的张衡,都不能超过他。公输般、墨翟都在当时受过重用,所以他们的技术对国家有用处。张衡虽然做侍中,马先生虽然做给事中,但他们都没有担任主管工程的官职,技术的巧妙不能对国家有用处。用人不用他擅长的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让去实践,这实在令人遗憾。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