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六)
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然而隐忍以行 B.而幸生也何为 / 死生,昼夜事也 C.将请罪于君 /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D.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
(1)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
(2) 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3)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人的头颅,用匣子装起来,最后同尸身合在一起。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项逐:逐出。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 .用/相当于“而”,表修饰B.句中表停顿/句末语气词C.向/在 D.连词,表转折。
小题3:掌握常见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注意在翻译中的落实。A①④⑥和例句都是被动句,②介宾短语后置③判断句⑤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小题4: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D项中“还是有怨悔之意的”错误,原文中无悔恨之意
小题5: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注意(1)“竟使”含义(2)介宾短语后置——于其墓之门,“以”、“旌”的含义(3)古今异义——发,重点词——脰,名词活用作动词——函,虚词——卒。
【译文】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走投无路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而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去高沙,常担心没有罪过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段文言,完成1-4 题。
曾子①耘瓜
?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 子曰:“汝不闻乎? 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③瞍:?瞎子。?④殪:杀。
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也参得罪于大人? 向:向着,朝向。?
B.参来,勿内 ?内:通“纳”,使进入。
C.援琴而歌?歌:唱歌。?
D.委身以待暴怒?:放弃身体
2、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
A.徐而察之?
B.索而杀之?
C.垂拱而治?
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3、与“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则移其民于河东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
D.孔子所认为的孝是作为儿子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C
4、A
5、(1)父亲大人,刚才孩儿犯了大错,使得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育我,不知您的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吧?
(2)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的国君)主管祭祀蒙山,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3)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4)对于自己做的事,只顾推脱,而不承担责任,只是一味的怪罪别人。这样不施行仁政是不行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项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B.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C.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