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11-10 22:24: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人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注:①诖(guā)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军旗,在这里指军队。
③著纲:颁明法令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矜其诖误?矜:怜悯
B.诸囚次于宁州?次:临时驻扎﹑住宿
C.明公亲董二十余万?董:监督;督察
D.自天兵暂临?暂:暂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司刑使相次而至? B.?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
泉涓涓而始流?不赂者以赂者丧
C.?何征发之不赴? D.?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
大王为何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囚) 相携哭于碑侧? B.(朝廷) 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C.(天兵) 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人士? D.(我) 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
4.下列四组中,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 )
①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 ②止司刑使,停斩决
③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⑤将请尚方断马斩足下? 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越王李贞起兵抗拒武则天,兵败后,受牵连而处死的士人及老百姓有六
百多人,另有五千多人没为官奴。
B.狄仁杰上表为诖误之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 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以叛逆罪相威胁,狄仁杰毫不畏惧,
严词驳斥。
D.狄仁杰在汝南任检校刺史时,抵制了张光辅的横征暴敛,被张光辅诬
陷,降为复州刺史。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
(2)所在劫夺,远迩流离。


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B
5. A 
6. 宁州德高望重的老人到效外迎接他们,(对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仁杰刺史使你们活下来的吗?”
7.(将士们)所到之处抢劫掠夺,使得远近的居民流离失所。


本题解析:

参考译文:
武则天准备称帝,纂夺李氏皇位,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士人和百姓因受牵连而被判死罪的有六百多人,五千多人做了官奴,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处决死囚。当时狄仁杰对那些受牵连的人颇为同情,便让监斩官暂停行刑,使飞骑奏报武则天说:“我想禀奏圣上,似乎是替反贼说情;知道了不说吧,又怕违背了您怜悯百姓之心。写成奏本又毁掉,主意总拿不定。这些受连累的人原本不是想要^造**,请您同情他们不得已而受到牵连。”这番话禀奏则天后,死囚们获特赦免去死罪,被流放到丰州。囚犯们被押解到宁州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抉着在狄仁杰任宁州刺吏时百姓为歌颂他的功德而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斋戒三天,这才离开宁州。囚犯们到丁丰州,又立石碑纪念狄仁杰放命的恩德。当初,张光辅以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势力之后,那些将士仗着威势,征敛没有限度,狄仁杰一概不听从。张光辅恼怒地说:“你们州官要怠慢元帅吗?为什么不来上交征用物资呢?狄仁杰,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只越王李贞一个人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活了。”张光辅质问这话的含义,狄仁杰说道:“你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遗受如此深重的创伤之后,死亡惨烈。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活了吗?况且,那些遭到胁边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这就是朝廷先宣布了胁从不问的法令来处理这些人的原因。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攻来之后,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不可胜数,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你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归顺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将请来尚方断马剑斩杀你。为此他被张光辅诬陷,被降为复州到史。不久又被招回任魏州剃史,在任时颇有恩泽声威,百姓为他建了生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pù)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yǒu)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下列各组中的多义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发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③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B.当
①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介词,在……的时候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动词,掌握
③然五人之当刑也动词,判罪
C.于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③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跟
D.以

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关系,而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用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把,将
小题2:对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④不能容于远近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⑥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⑦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⑧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⑨良曰:“长于臣”?⑩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A.①⑦⑩/②⑤⑧/③⑥/④⑨
B.①③/⑤⑦⑧⑩/④⑥/②⑨
C.①⑦/②⑤⑧⑩/④⑥/③⑨
D.①⑤⑦/②⑥⑧/④⑩/③⑨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将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将“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与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作对比,突出了五人的形象,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B.“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是为了表现对“五人”的同情、仰慕乃至向他们学习的崇高感情。号召人们向“五人”学习,继续跟阉党余孽作斗争,正是张溥写《五人墓碑记》的目的。
C.“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是文段的主题,这个主题,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对比的因素:“死”与“生”,当然是对比;有“大”就有“小”,有“重”就有“轻”,有“匹夫”就有“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以至“高爵显位”,这里都有强烈的对比。
D.《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歌颂五人。作者在对比中,指斥了阉党,暴露批判了“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高爵显位”等;在映衬中,赞美了周顺昌,肯定了“郡之贤士大夫”。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对比和映衬,才充实了歌颂“五人”的思想内容,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4分)
译:?
?
(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6分)
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词解释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碎乱玉(美玉) 耔(培苗)   于地(投、落下)
B.恭短引(撰写) 闵(悲痛)   怪(记载)
C.家君作(宰相) 慢(怠慢)   险(祸患)
D.命途多(不顺) 逸兴飞(快速) 袂(衣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幕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蒸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夸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丰,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与
B.性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熟习
C.日暮作毕,受归家——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做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 ]
A.唯餐盐饭而已——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父抱笃疾弥年——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于母前,示有所啖——岂可减溉田之水
D.原平乃拜而受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A
3.C
4.(1)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