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22:24: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在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沈充,字士居。少好兵书,颇以雄豪闻于乡里。敦引为参军,充因荐同郡钱凤。凤字世仪,敦以为铠曹参军,数得进见。知敦有不臣之心,因进邪说,遂相朋构,专弄威权,言成祸福。遭父丧,外托还葬,而密为敦使,与充交构。
初,敦参军熊甫见敦委任凤,将有异图,因酒酣谓敦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佞幸在位,鲜不败业。”敦作色曰:“小人阿谁?”甫无惧容,因此告归。临与敦别,因歌曰:“徂风飙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往事既去可长叹,念别惆怅复会难。”敦知其讽己而不纳。
明帝将伐敦,遣其乡人沈祯谕充,许以为司空。充谓祯曰:“三司具瞻之重,岂吾所任!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宁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祯曰:“不然。舍忠与顺,未有不亡者也。大将军阻兵不朝,爵赏自己,五尺之童知其异志。今此之举,将行篡弑耳,岂同于往年乎?是以疆场诸将莫不归赴本朝,内外之士咸愿致死,正以移国易主,义不北面以事之也,奈何协同逆图,当不义之责乎!朝廷坦诚,祯所知也。贼之党类,犹宥其罪,与之更始,况见机而作邪!”充不纳。率兵临发,谓其妻子曰:“男儿不竖豹尾,终不还也。”及败归吴兴,亡失道,误入其故将吴儒家。儒诱充内重壁中,因笑谓充曰:“三千户侯也。”充曰:“封侯不足贪也。尔以大义存我,我宗族必厚报汝。若必杀我,汝族灭矣。”儒遂杀之。充子劲竟灭吴氏。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节)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进邪说,遂相朋构朋构:勾结
B.敦知其讽己而不纳讽:委婉劝告
C.贼之党类,犹宥其罪宥:释放
D.尔以大义存我存:使……存活,保全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密为敦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敦知其讽己而不纳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三司具瞻之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今此之举,将行篡弑耳,岂同于往年乎?
燕王欲结于君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沈充向王敦推荐了钱凤,钱凤发现敦有^造**的迹象,就秘密向沈充作了汇报。
B.熊甫反对王敦任用钱凤,直言讽谏,毫无惧色,但敦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C.明帝要讨伐王敦,派沈祯去明示沈充,答应让他做司空。
D.沈充兵败,误入旧将吴儒家,吴儒骗他进入夹墙并把他杀掉。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宁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5分)
(2)义不北面以事之也,奈何协同逆图,当不义之责乎!(5分)


参考答案:
8、C
9、A
10、A
11.(1)况且,大丈夫与人共事,应该自始至终都一样,怎么能中途改变,这样,谁还能容得下我!
(2)坚守正义不向北面称臣来侍奉他,你怎么还要协助他图谋叛逆,来承担不道义的责任呢?


本题解析:
8.C[解析]宽恕
9.A[解析]A.为:动词,成为,做/介词,替;B.而:表转折,却;C.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D.于:介词,和。
10.A[解析]“就秘密向沈充作了汇报”错误。
11、(1)5分)译出大意2分,“且”“宁可”“易改”关键词译出各1分,共5分
(2)(5分)译出大意2分,“义”“北面”“当”关键词译出各1分,共5分
[附]参考译文:
沈充,字士居。年少时就好读兵书,因为雄才豪气在乡里很有名。王敦任用他做了参军,沈充于是举荐同乡钱凤。钱凤字世仪,王敦让他做了铠曹参军,屡次得到进见的机会。钱凤知道王敦怀有对君不忠之心,趁机出坏点子,于是与王敦结为死党,专横弄权,出言即可决定他人的灾祸和幸福。父亲去世,对外假托回家葬父之名,暗地里却成为王敦的使者,与沈充勾结。
起初,王敦的参军熊甫见王敦任用钱凤,将要有所图谋,就趁着酒意正浓时对王敦说:“要建国兴家,就不要重用小人,得到宠幸的奸佞小人占据国家重要职位,很少有不败国家大业的。”王敦变色说:“谁是小人?”熊甫面无惧色,因此造退请求回乡。与王敦告别时,就高歌唱道:“吹来猛烈的风遮盖了山陵,浓雾遮蔽太阳玉石被焚毁。声声长叹往事一去不复返,离别后难再相会惆怅满怀。”王敦知道他委婉劝告自己但没有采纳。
明帝将要讨伐王敦,派沈充的同乡沈祯告诉他,答应让他做司空。沈充对沈祯说:“做三司这样重要的官员需要有远见卓识,怎么是我所能担任的!丰厚的财物,美好的言词,这是古人都惧怕做的。况且,大丈夫与人共事,应该自始至终都一样,怎么能中途改变,这样,谁还能容得下我!”沈祯说:“不对。舍弃忠和顺,没有不灭亡的。大将军敦拥兵自重不上朝,封爵进赏,自己作主。就是五尺高的童子也知道他心存异志。他现在的举动,是要代弑君篡位的事,怎么能看作是跟以往相同呢?所以身处沙场的将士没有不归附本朝的,朝迁内外有识之士都希望为国效死命,坚守正义不北面称臣来侍奉他,你怎么还要协助他图谋叛逆,来承担不道义的责任呢?朝廷的坦诚。我是知道的。逆贼的同党,还得到宽恕,让他们重新开始,何况是对见机行事的人呢!”沈充没有采纳沈祯的建议。沈充率领军队临时出发时,对他的妻子说:“男子汉不像豹子竖起坚硬的尾巴那样(坚定信念),决不回来。”等到兵败回到吴兴,逃亡途中走错了路,误入他的旧将吴儒家。吴儒把沈充诱骗到屋内夹墙中,笑着对他说:“(抓住你)是三千户侯的赏赐呀。”沈充说:“封侯不值得这样贪。你如果讲大义使我活下来,我的宗族后代一定会优厚地报答你。你如果一定要杀了我,你会被灭族的。”吴儒于是杀了沈充。沈充的儿子沈劲最终灭掉了吴氏一族。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浑传
柳浑,字夷旷。早孤,方十余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浑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学愈笃,与游者皆有名士。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而浑放旷不乐检束,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
大历初,江西魏少游表为判官。州僧有夜饮火其庐者,归罪瘖①奴,军侯受财不诘,具,浑与其僚崔祐甫白奴冤,少游趣讯僧,僧首伏,因厚谢二人。路嗣恭代少游,浑迁团练副使。俄为袁州刺史。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炫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贼缚。
玉工帝作带,误毁一銙②,工不敢闻,私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责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
韩滉自浙西入朝,帝虚己待之,奏事或日晏,他相取充位,滉遂省中③搒吏④自若。浑虽为滉所引,恶其专,质让曰:“省闼非刑人地,而搒吏至死。公家先相国以狷察⑤,不满岁辄罢。今公奈何蹈前非,颛立威福?岂尊主卑臣义邪?”滉悔悟,稍褫其威。白志贞浙西观察使,浑奏:“志贞兴小吏,纵嘉其才,不当超要职。臣以死守,不敢奉诏。”会浑移疾出,即日诏付外施行。疾间,因乞骸骨,不许。
门下吏白过官浑愀然曰既委有司而复挠之岂贤者用心邪士或千里辞家以干禄小邑主办岂虑不能是岁拟官无退异者。?
(节选自《新唐书·柳浑列传》)
注:①瘖:哑巴。②銙:玉扣?③省中:宫禁内。④搒吏:鞭打官吏?⑤狷察:性格急躁苛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侯受财不诘,具狱:案件。
B.台僚以仪矩相绳:约束
C.私它玉足之市:市场
D.白志贞浙西观察使除:被任命。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既而果贼缚?②玉工帝作带
③浑放旷不乐检束,求外职?④若委有司,须详谳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小题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柳浑“忠直敢言”的一组是(? )(3分)
①学愈笃,与游者皆有名士?②浑放旷不乐检束,乃求外职?③浑与其僚崔祐甫白奴冤
④今公奈何蹈前非,颛立威福?⑤臣以死守,不敢奉诏
A.①②
B.④⑤
C.②③
D.①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浑早年父亲去世,才十多岁时,有个巫人就说他的面相显示他会早夭而且贫贱,劝他做僧人来延长寿命,他和叔伯们都不愿意。
B.有个僧人因夜晚饮酒大醉而失火烧毁寺院,把罪责推到哑巴奴仆身上,后经柳浑和同僚崔祐甫陈述奴仆冤枉,僧人才伏罪。
C.玉工给皇帝制作玉带而误毁其一扣,只得自己买了其他的玉石补足。后被皇帝发觉,玉工被判处死刑,柳浑请求依法判罪,玉工才得以不死。
D.柳浑虽然是韩滉推荐上来的,但厌恶他的专横,就当面诘问韩滉专擅跋扈。韩滉醒悟,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渐渐削弱了自己威风。
小题5:翻译和断句。(9分)
⑴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门下吏白过官浑愀然曰既委有司而复挠之岂贤者用心邪士或千里辞家以干禄小邑主办岂虑不能是岁拟官无退异者。
⑵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往必见禽,何贼之攘?(3分)
②志贞兴小吏,纵嘉其才,不当超要职。(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A
小题5:⑴门下吏白过官/浑愀然曰/既委有司/而复挠之/岂贤者用心邪/士或千里辞家以干禄/小邑主办/岂虑不能/是岁拟官/无退异者。
⑵①他前去一定被捉住,怎能铲除叛贼?②志贞起于小吏,即使赞赏他的才干,也不应当这样迅速地(让他)担任重要职务。


本题解析:
小题1:C项中应为“买”,动词。解释实词应依据语境,联系上下文。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中“市”的意思是“市场”。
小题2:①项中的“为”,作介词用,表被动,译作“被”;②项中的“为”,作介词,译作“替”。③项中的“乃”作连词,译作“于是”。④项中的“乃”作副词用,译作“才”、“这才”。
小题3:第①句是说柳浑对学习和交友的态度,第②句是说柳浑为人旷达不拘礼俗;采用排除的方法可选出答案。
小题4:A叔伯们是想听从巫人的话的。
小题5:
⑴此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注意借助标志词“日”“既”“邪”“岂”“者”等帮助自己断句。每错、漏、多断三处扣1分。
⑵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特殊句式要体现。①“见”(被) “禽”(同“擒”,捉住)?“何贼之攘”(能平什么贼,宾语前置)各1分。②“兴”(起)?“纵”(即使)?“超”(迅速地担任)?各1分。
附【参考译文】柳浑,字夷旷。柳浑幼年丧父,在他十几岁时,有巫师说:“这孩子的面相是短命而且低贱,做僧人可以延缓死期。”叔伯们要依从巫师的话,柳浑说:“抛弃圣人的教诲,学习异术,倒不如早点死去。”他学习更加努力,与他交游的都是名士。天宝初年,考中进士科,调任单父尉,几次授任衢州司马。他抛弃官职隐居在武宁山。召入朝廷授任监察御史,御史台同僚以礼法规矩约束他,而柳浑旷达不喜欢受约束,便请求任外职。宰相爱惜他的才能,留他任左补阙。
大历初年,江西魏少游上表举荐他任判官。州里有个僧人夜晚饮酒烧了庐舍,归罪于哑奴,军候接受财物不加讯问,便定了案,柳浑与同僚崔祐甫上告说哑奴冤枉,魏少游急忙审讯僧人,僧人低头服罪,魏少游于是重谢二人。路嗣恭替代魏少游,柳浑升任团练副使。不久任袁州刺史。崔祐甫任宰相时,推荐他任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道黜陟使。召入朝廷任尚书右丞。
贞元元年,柳浑升任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占据淮、蔡,关播任用李元平守卫汝州,柳浑说:“这就像那炫耀宝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让他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随后李元平果然被叛贼捉拿。三年,柳浑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旧判门下省。
玉工为皇帝做玉带,因失误摔坏了一个带扣,玉工不敢上报,私下购买其它玉补上。呈献时,皇帝发现玉不一样,指责玉工,玉工认罪。皇帝怒恨玉工欺骗自己,下诏京兆府论处死罪,柳浑说:“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委托有关部门,必须详细议罪才可以定刑,在法律上,失误损伤乘舆器服,论罪应当处以杖刑,请求按照法律论罪。”因此没有处玉工死刑。?
韩滉自浙西入朝,皇帝虚心待他,有时奏事时间很长,其它宰相只是充数罢了,韩滉于是在宫禁中随意鞭打属吏。柳浑虽经韩滉引荐,也憎恨他专断,责问说:“省署不是处罚人的地方,公却鞭打属吏至死。公的先父做宰相时因处事急躁,不满一年就被罢免,如今公为何重蹈覆辙,专擅威福?这难道是尊主卑臣之义吗?”韩滉悔悟,渐渐收敛了他的威风。白志贞授任浙西观察使,柳浑上奏说:“白志贞以小吏起家,即使赏识他的才能,也不应破格委任要职。臣以死坚持,不敢奉行诏旨。”正值柳浑因病出朝,皇上当天下诏任命白志贞并交付朝外实行。柳浑的病情稍好一些,便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
门下省吏员禀报审定吏部、兵部注拟六品以下官,柳浑忧伤地说:“既然已经委托给有关部门,而又干扰,难道是贤者的用心吗?士人有的千里辞家来求官,在小邑主持办事,难道顾虑不能胜任吗?”这年拟定官吏,没有退回商酌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②,虽万镒③,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梁惠王下》)
[注释] ①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②璞玉:未雕琢加工过的玉。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举木工为例,劝诫齐宣王不应该因自己的喜好而去确认木工的称职。
B.“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说的是一个人在小时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后想好好地去运用它。
C.“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就是学了就要为我有所用的意思。
D.孟子在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强调统治者要发挥人才的特长,不能因统治者的武断而浪费人才。
2.文中用玉人治玉道理说明了一种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
1.C
2.说明领导者做事情要根据各种人员的特长安排工作,不要瞎指挥。


本题解析:
1.C (是你学的先放着,先为我所用);
2.这里以木匠和玉匠设喻来阐述,要读懂寓意。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吗?设想现在有块璞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必定要叫玉人来雕琢加工。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 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
①问:通“闻”,名声,虚名。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异:看重
B.除亢父令除:废除
C.殆有他虑。殆:恐怕,大概
D.会征孙权会:正赶上,恰逢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3)(?)
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②董卓之乱,(求出补吏,——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
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
其他忧虑。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 了。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
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5分)
②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荀彧字文若,颖川郡颖阴县人。荀彧年少时,南阳人何颙非常看重他,说:“是一个辅佐帝王的人才!”永汉元年,被荐举为孝廉,任命做守宫县令。董卓之乱时,被任命为亢父县令,竟弃官回家。他对父老们说:“颖川是四面受敌的争战之地,天下一有变故,就会经常成为军事要冲,应当赶紧离开此地,不要长久停留。”乡人之中很多都留恋本土,犹豫不决,没有追随的,荀彧只将自己的宗族迁到冀州。
自从太祖迎接天子到许都之后,袁绍内心不服。袁绍兼并北方之后,天下人都畏惧他的强盛。太祖正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张绣在宛县打败太祖军。这一来,袁绍更加骄傲,给太祖写信,言辞无理而傲慢。太祖大怒,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钟繇为这事问荀彧,荀彧说:“曹公是个聪明人,必不追咎往事,恐怕有其他忧虑。”于是见到太祖询问,太祖便将袁绍的信给荀彧看,说:“我现在想要讨伐不义,而力量敌不过他,怎么办?”荀彧说:“古来在胜败场中较量的人,真有才能的,纵使起初弱小,也必将强盛,如果不是那号人,纵使起初强大,也容易弱小。从汉高祖与项羽的存亡,就足以看出这一点,现今同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罢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忌刻,使用人之才而又疑人之心,而您明白豁达,不拘小节,用人唯才,这说明您在度量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处事迟缓,优柔寡断。往往错过时机,造成失败,而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守成规,这说明您在谋略方面胜过袁绍,袁绍治军不严,法令不行,士卒虽多,其实难用,而您法令严明,信赏必罚,士卒虽少,都争先效死,这说明您在用兵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凭借世代门第,装模作样地玩弄小聪明,以博取名誉,因此很多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的士人都归附于他,而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名,自己的行动谨慎节俭,而赏赐有功的人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际的人士都愿意为您所用,这说明您在品德方面胜过袁绍。用以上四个方面的优点辅佐天子,扶持正义,讨伐不义之臣,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又有什么用呢?”太祖很高兴。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将此事秘密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太祖发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正朝廷、安定国家,怀抱忠贞的诚心,保持退让的行动,君子根据高尚的道德而爱人,不应该这样作。太祖从此对荀彧心中不满。正好遇上征伐孙权,太祖上表请派荀彧到樵地劳军,荀彧因病留在寿春,由于心中忧郁而死,当年五十岁。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评论说:荀彧才能出众,通达儒雅,有辅佐帝王的风范,然而预先看出了曹氏篡位的苗头,因而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已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于郡中 闻:闻名,著名
B.乃贾生曰短:指出……不足
C.为赋以屈原吊:凭吊
D.闻长沙湿    卑:低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诸生于是乃以为能      輮以为
B.征为廷尉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问鬼神之本  弃甲曳兵
D.列侯悉就国今其智乃反不能
小题3:用(/)给划线一段话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就非常器重贾谊,担任廷尉后,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使贾谊得到汉文帝的征召。
B.贾谊在汉文帝刚刚即位时就主张更改各项法令,让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虽然文帝想提拨他,却也招来嫉妒。
C.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就干脆在面前摆上坐席让贾谊讲述。
D.文帝好长时间没见贾谊,自认为能超过他,交谈后感慨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诽谤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乃都为“于是”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小题1:“至夜半,文帝前席。”理解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