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5 14:51:39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对下面这首外国十四行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老橡树 乔尔丹诺·布鲁诺 注 老橡树啊,你把树枝伸向 天际,而且在土地里扎根, 不论土地如何震颤,严酷的风神从天上 发出的力量多大多沉, 也不论冬天是多么猖狂, 你仍然巍峨屹立,昂首挺身; 任何意外打击,你都无动于衷, 你是我的榜样,为我所信奉。 你永远环抱同一块土地, 使它丰腴而有灵性, 通过土地的脏腑,你把根儿 欢欣地往宽宏的胸脯延伸, 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 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 注:乔尔丹诺·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他为维护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为坚持自己的哲学观点,于1600年2月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在罗马鲜花广场殉难。 A.开头两句,诗人怀着崇仰的感情为“老橡树”写意,它高大参天又脚踏实地。“老橡树”是为真理而战的思想家、科学家的化身。 B.诗中所写的“风神”“冬天”都有象征性,让人想到扼杀科学和真理的邪恶势力严酷而猖狂,但布鲁诺没有因此而退缩和屈服。 C.诗的最后六句深化了主题,布鲁诺从老橡树的形象中汲取力量,他深信自己的事业扎根在科学和真理的沃土中,定会结出硕果。 D.全诗以老橡树豪迈的自白结尾:“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这也是布鲁诺殒身不恤的誓言。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说“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是老橡树的自白,不正确。诗中的“我”是诗人自称,这两句诗是布鲁诺在“老橡树”精神与品格的感召下明志奋进的宣言。所以选D。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双调]殿前欢 梅花 (元)景元启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注:①逃禅老笔:南宋画家杨无咎,号“逃禅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都来:只不过。 (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意。
参考答案:(1)月下梅影(意思对即可) (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衬托”)(要点“侧面描写”或“衬托”)出作者欣赏梅花的专注,突出了作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要点“爱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平添了幽默情趣(要点“幽默”或“情趣”)。(意思对即可) (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要点“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操(要点“高洁的情操”)。(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中吕】阳春曲·春景 [元]胡祗遹 几枝红雪①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②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①红雪:形容初春盛开杏花的繁茂。②觉来:醒来。 小题1:第一首小令的第四句点明时令,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小题2:第二首小令写残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首小令第四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若隐若现的点点青山叠加,以渲染下句“宜醉 不宜醒”的感受。 小题1:第二首用“残花”作主景,用“细雨”作背景,用“窗外晓莺啼”作主调,作者以 小小的虫鸟活动唤起春天的生趣,以喜悦的心情写残花,不给人零落凄凉之感。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前两句描写春花,春山,面对如此美景,作者沉醉不愿醒。从内容上来看,第四句点明三春景,是对前三句的概括,并引起作者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有观点态度。残花一般给人以哀伤之感,但残花酿蜜,细雨和泥等极富生活情趣的细节,让人感到的反而是暖暖的春意。结合诗句,具体写这些细节,概括作者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水鸟名。?②白蘋:水中浮草。 8.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5分) 答:?。 9.有人认为诗歌的前四句是描写了诗人一天所见的景色,也有人认为是诗人常年生活的缩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
参考答案:8. (5分)刻画出一个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的形象。如:前四句写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山水林泉兴趣盎然,清雅不俗。后四句抒发了视名利如浮云、放浪山水的情怀和潇洒不群的意趣。(概括形象特征2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9. (6分) 观点一:一天的景色。诗歌的一、二句描写了双飞的属玉,同浴的鸳鸯,满水的池塘,浓密的菰蒲;三、四句描写了沾满水草的船桨,秋风中如霜的芦花。这些秋天的景物完全可以在一天中同时出现的,它们一起,营造出一种优美清新的意境,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快乐、闲适。 观点二:常年生活的缩影。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秋天河塘及其周围的景色,这些景色不是在一天中同时出现,而是诗人为营造清新优美意境,选取不同时间的景物加以浓缩而成的,从而更能表现抒情主人公对快乐、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观点明确、表达准确2分,分析景物、情感及二者关系4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不属侧面烘托的一项是 [? ] A、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东船西航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