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①贾宝玉是一位贵族公子,其“愁”、“恨”由何而来?
A.在封建正统思想束缚下,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而产生无限愁恨。
B.因不满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而产生无限愁恨。
C.因找不到自己的知音而产生无限愁恨。
D.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因而产生愁恨。
②怎样理解词中的“傻”和“狂”。
A、因为贾宝玉“行为偏僻”,任性调皮,表现出傻和狂。
B、因受贾母宠爱,行为放纵,故表现傻和狂。
C、宝玉的言行不合封建礼法,不被封建世俗所理解,被看疯傻。
D、宝玉不满封建礼法的束缚,故意装疯卖傻。
③如何理解宝玉“不通世务”、“怕读文章”。
A、宝玉常在内帷斯混,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愿意坐下来读经史文章。
B、写宝玉不愿在富贵之家,又受贾母宠爱,缺乏社会活动能力,也不屑去读书求官。
C、写宝玉不愿同封建社会的庸俗官吏们交往,也不愿意读书上进。
D、宝玉不愿意同上层社会的官吏们交往应酬,不遵礼法,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仕进的道路。这里是明贬实褒。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7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小题1: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3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横?塘①?范成大
南浦②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①横塘,旧址在近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②南浦,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
小题1: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纵笔三首①(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①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
(1)《回乡偶书》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有一个,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