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A.帝大骇,以问准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C.谁为陛下画此策者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琼随立于庭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2、阅读题 用斜线(/)绘出下面的文段断句。(限划10处)(4分)
天 地 虽 大 其 化 均 也 万 物 虽 多 其 治 一 也 人 卒 虽 众 其 主 君 也君 原 于 德 而 成 于 天 故 曰玄 古 之 君 天 下 无 为 也 天 德 而 已 矣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班固《苏武传》)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台阶
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祭祀
C.子卿壹听陵言。壹:务必
D.自分已死久矣分:职责
小题2:下列各级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惶恐饮药而死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加以老母系保宫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①子为父死亡所恨②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①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②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苏武对汉朝坚贞不贰的是?(3分)
①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②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③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④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⑤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⑥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单于之所以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是因为两人同是汉朝侍中,同时出使匈奴,而且两人一向交情深厚。
B.李陵为劝降苏武,叙述了苏武的兄长与弟弟服务汉朝皇帝,都不幸身亡;母亲去世,妻子改嫁了,两个妹妹和三个子女,如今也不知去向了;暗示苏武回去没有好处。
C.苏武却表示,皇帝对自己及家族有恩,甘愿像服务父亲一样报效朝廷,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坚信朝廷不会怀疑自己的忠贞而加害自己。
D.李陵被苏武豪言壮语所感动,意识到自己背叛汉朝罪孽深重,于是挥泪与苏武诀别自刎了。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3分)
(3)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3分)
4、单选题 根据文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必须等待海运时的六月巨风,可见,鲲鹏并不能逍遥。
B.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它们不逍遥,不自由。
C.在该段中,作者对鲲鹏抱赞美态度,而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D.蜩与学鸠嘲笑鲲鹏要到九万里高空才能向南飞,不能像他们一样达到逍遥的境界。
5、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 (6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克制自己、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B.仁就在自己的身心上;修养仁德,既在于自己,也在于别人。
C.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
D.君子践仁存礼,是一个基于仁和礼的人,也就是懂得爱与敬的人。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和孟子在“仁”和“礼”的关系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3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