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6-26 16:09:2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2.这首诗的时空转换非常巧妙,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草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②,爱杀江南。?
注释:①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小题1:“寿阳曲”和“水仙子”属于这两首小令的?。(1分)
小题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曲中通过靠岸、卸鱼、卖鱼等细节写出江南渔人的艰辛。
B.第一首曲中“夕”“闲”“香”等字以声母“x”表达轻柔效应。
C.《咏江南》数词值得玩味,如“十里珠帘”其实何止是十里百里。
D.“爱杀江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小题3:辨析两首散曲的相同之处。(4分)
?
?
?
?
?
?
?
?
?
?
?
?
?
?
?
?
?
?
?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
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
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小题1:这首诗是怎样写出“早寒”特点的?(2分)
小题2:请赏析这首诗的颈联。(4分)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文后问题。
[双调]
蟾宫曲·怀古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注:非熊,指吕尚。
(1)首句中的“农夫”指??,称其为“农夫”,是因为??。
(2)第二、三两大句高度概括地写出了?。
(3)末句“蜀道寒云,魏水秋风”采用的是?的表现手法,其句意??。
(4)这首元曲虽然用典,但用的都是人尽皆知的典故,用语通俗,具有元曲?的特点。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