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白居易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诗中的第六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你从表现诗意的角度分别说说选用“蜂”还是“峰”各有什么不同。
2、其他题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
(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
(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6)书不尽言,?。(《周易·系辞上》)
(7)沧浪之水清兮,?。(屈原《渔父》)
(8)今夕为何夕,?。(袁凯《客中除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两题。(6分,每小题3分)
近试上张水部?酬 朱 庆 余
(唐)朱庆余?(唐)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床余平日深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4题。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4.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