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6 17:19:2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有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云自无心水自闲”是全诗的佳句,句中两个“自”字独具匠心,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同意。句中连用两个“自”字,描绘白云自在地在天上飘荡,泉水自在地流淌,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诗人移情于景,景中寓情,准确地表现了自己恬淡和闲适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小题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
小题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小题2:(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的,给2分。赏析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辨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2:第(2)题考查对诗歌中具体的字赏析形象的把握情况。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出题考察炼字炼句,是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形式。备考注意先解释字(词)的含义,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阐述字词的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中诗人描写的景物的领悟和概括的能力。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这两句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勾勒出一幅充满山村情趣的画面。
(2)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首联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颔联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江山美丽,却非故园。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颈联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通过尾联更是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看是自我安慰 却更显悲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生逢天宝乱离年,妙咏香山长庆篇。就使吴儿心木石,也应一咏一缠绵。”这首诗是对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诗人吴梅村的诗的品评,其中涉及到的诗人是()
A.白居易
B.杜甫和白居易
C.李白和杜甫
D.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下面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诗,对诗句内容及特色分析不恰当的是(  )
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A.这首诗是诗人在易水送别友人时所作,借用荆柯刺秦王时易水送别的历史故事,写尽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B.诗的前两句,用洗练的笔调追述了一个历史场面,虽寥寥数笔,却极为生动;诗的后两句则转入议论兼抒情,深沉而动人心魄。
C.“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诗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柯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可以说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D.这首诗的语言极为精练,感情极为真挚,境界更是十分悲壮感人,是送别诗中独具一格的珍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是对诗歌的整体分析,需要逐项加以概括、排查,得出答案。A项,“写尽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曲解诗歌的主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