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七)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 B.舍人的“相与谏”既表现出蔺相如对廉颇忍让的不易,也正好引出了蔺相如对避让的解释,突出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这一部分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产生到解决的过程。 D.廉颇的“负荆请罪”既表现了他真诚坦率、知错必改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喜爱争权夺利的一面,比较全面的塑造了廉颇的人物形象。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于)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旁碑。人问曰:“卿能谙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诏除黄门侍郎除:授予官职
B.太祖辟为丞相掾 辟:征召
C.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识:认识
D.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蔡邕见而奇之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①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②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C.①以西京扰乱,皆不就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①太祖辟为丞相掾②古人以俭为美德
四、(35分)
小题3:翻译下列各句(10分)
(1)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4分)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月非常也。(3分)
小题4: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王粲被蔡邕称为“有异才”,请简要概括王粲有哪些方面的异才。(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②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稗③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④矣。或曰:书已入圹⑤。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大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注]①掠:拷打。②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③亲身之棹(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裨为最里层的棺。④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⑤圹:墓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则躬樵汲 樵:砍柴
B.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C.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催促
D.守藏而布之 布:书写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王好战,请以战喻
B.学士词人无所取求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C.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定附身衾衣,乃卒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怡遁世隐居的一项是( )
①久之,始归故里
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
③学士词人无所取求
④请贰之,弗许
⑤吾以尽吾年耳
⑥定附身衾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职。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稗弗能易也。吾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注],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选自中华书局《欧阳修全集》2001年第1版,有删改)
[注]子云:西汉扬雄,字子云。仲淹:隋末大儒王通,字仲淹。杨雄著《太玄经》模仿《周易》,作《法言》模仿《论语》;王通作《元经》模仿《春秋》,作《中说》模仿《论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患:担心
B.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责:责备
C.方勉焉以模言语勉:努力
D.徒见前世之文传徒:只,仅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及少定而视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于是余有叹焉
C.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B.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C.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D.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非尔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译文:?
⑵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
译文:?
⑶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译文:?
5、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现代汉语。(10分)
小题1: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凉州刺史、汉阳大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5分)
小题2: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5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