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杼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指出。
答:
(2)试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
答: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秋海棠
[清]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题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自”、“横”二字用得极妙,充满情趣。试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
?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小题2:全诗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说说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夜深知雪重”的?(4分)
?
?
4、单选题 对《琵琶行》诗句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
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