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五)
2019-06-28 18:10:4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西归绝句(其二)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元稹本在长安任监察御史,元和五年(810)被贬为江陵府中曹参军,元和十年(815)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这首诗在 抒情上层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中所写“两喜”作简要分析。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太患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佰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恺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虽好修姱以轨羁兮——修姱:修沽而美好,实指美行美德。
B.怨灵修之浩荡兮——灵修:神仙,指代君王,具体指楚怀王。
C.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众女:众多女子,指楚王身边受宠幸的众多女子。
D.何方圜之能周兮——方圜:方枘和圆凿。
2.下列加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既余以蕙纕兮
B.余不为此态也/尤而攘诟
C.亦余心之所兮/谣诼谓余以
E.竟容以为度/何方圜之能
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开头两句外,从自述遭贬黜写起。“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了自己面对遭贬黜的巨大打击,决不放弃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
B.文章揭示了遭贬黜的诸多原因,由此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激愤,也可以看出诗人在逆境中的清醒与冷静。
C.表达了自己于失意与困窘中,宁死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要发扬前圣所推崇的“伏清白以死直”的献身精神。
D.作者想象丰富,善用比喻,他以“蕙”“苣”比喻美行美德,以“鸷鸟”比喻自己如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一般,以“方圜”比喻自己不会与不同道者相安。
4.将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节选部分的内容来看,屈原认为自己被贬黜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各占春”描写的是什么景象?(2分)
(2)前人说这是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一)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释】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