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七)
2019-06-28 18:10:4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视之,诵读时既要有韵致,又不能流于轻浮。请你试分析这首诗的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这是首什么体裁的诗?它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      
A.别是闲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B.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C.别是闲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
D.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小题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恬淡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①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小题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