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一)
2019-06-28 18:10:4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11分)
青玉案
张榘【注】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小题1:前人评论“上阕‘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5分)
答:?
小题2: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写“野鸦”好像与“孤雁”无关,你怎么看?阅读全诗,分析诗歌尾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小题。
菩萨蛮(其二)
韦庄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②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③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④断肠。
  【注】①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广明元年(880年)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这首词即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做。②合:应当。③垆边:指酒家。④须:必定。
(1)作者说“人人尽说江南好”,结合全词,分点简要概括出“江南”“好”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廷焯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纡,曲也),似达而郁”,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