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9 17:12:22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答:                    ?
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答:                    ? ?


参考答案:1.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下片: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2.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化度寺①作
吴文英
池上红衣②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③屋数间。
【注】①化度寺:杭州一寺院名。②红衣:指莲花。③阊门:苏州城西门,吴文英早年居于苏州。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栖鸦常带夕阳还”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乡梦窄,水天宽”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表达了作者怀乡思归的孤寂之情。(3分)通过描绘化度寺傍晚所见的夕阳余晖、归鸦等景致,营造出凄凉感伤的氛围,并且以“鸦归”反衬人“未归”,增添作者怀乡思归的孤寂之情。(2分)
小题2:“窄”表梦之短促,与“水天宽”形成鲜明对照,使乡梦更加显得短暂;(3分)通过虚实结合和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思念家乡以及有家难归的惆怅之情。(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理解作者的情感要抓住诗词中的表情词语,这首词中的表情词语有“愁”“传归信”。再结合注释①和③可以表明作者怀乡思归的孤寂、愁苦之情。
小题2:赏析词句要从词句的基本意思、所用手法和表达情感的角度去考虑。“窄”字写梦,匠心独运。“窄”表短促,与水天“宽”对照,可见天长、水远而梦短的惆怅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思念家乡和有家难归的惆怅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蝉?羊令野
整个夏天
你的鼓噪不休
那种重复调子
令人思虑的
不知道谁抄袭谁的语言
高枝而
饮露餐风
你的自鸣清高
却在一夜西风里
噤住了自己的一张嘴
说你是懦夫也可以
说你是哲者也可以
不过
最难熬的冬来霜雪
等你脱壳之后
顶多是个空洞的标本
小题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拟人(2分)“自鸣清高”“噤住自己一张嘴”赋予蝉人的情态和动作(1分),写出了蝉的自命清高和在外力下不能坚守自我的特点(1分)。
小题2:表达了诗人对蝉鼓噪却没有自己主张、一味跟风,自命清高但在压力之下不能坚守自我的讽刺。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要了解各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语句的特定语境进行分析。
小题2:概括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对文本的内容有熟悉的掌握,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尤其是一些能表明作者感情和态度的词语。如本题中“鼓噪不休、自鸣清高、不过,最难熬的冬来霜雪,等你脱壳之后,顶多是个空洞的标本。”等语句,不难看出作者对待蝉的态度和在本文中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
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大漠风尘日色昏,
黄昏独坐海风秋。?红旗半卷出辕门。
更吹羌笛关山月,?前军夜战洮河北,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①无那:无奈。
小题1: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联系诗句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其一表达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情感。久戍不归的征人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传入耳际的缕缕笛声勾起征人无限的思乡、思亲之情。 (2分)
其五赞颂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大漠之中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战士们顶着狂风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中途听到了前方传来的大捷的消息,战士们因失去了一次杀敌的机会而遗憾。 (2分)
小题2:
其一中“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诗人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使全诗更富有意蕴。 (2 分)
其五中“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两句,避免了正面写夜战过程,从侧面写前军夜战的战果辉煌,让读者去体会联想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使诗歌更深沉、含蓄。 (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两首诗虽然都是边塞诗,但其一中“黄昏独坐”“羌笛”“关山月”等都表达出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其五中第一句就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雄壮气氛“滚滚大漠风尘”第二句通过将士们的行为“顶着狂风半卷红旗挺进”来展现战士杀敌热情。后两句写前线传来的捷报,从而体现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描写的侧面描写,分析侧面要知道什么是正面,因为正侧面是相对主体来说的,两首诗的主体都是描写征人,前一首通过描写征人妻子思念征人,来写出征人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样侧面写来更富意蕴。后一首没有正面写将士们如何夜战,而是写夜战的战果辉煌,让读者去体会联想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使诗歌更深沉、含蓄。这样两首诗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征人的不同角度的生活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艰蓬蔫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小题1: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6分)
小题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清明时节,大地上一派生机,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2分)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2分)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2分)
小题1:《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1分)?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2分)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