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22:13:49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神游 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豆蔻词工 C、便胜却人间无数——却上心头 D、自胡马窥江去后——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扣舷而歌之——客喜而笑 C.适得府君书——始适还家门 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及其所之既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日:“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 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辛遂伏辜/辜:罪 ?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用事:掌权 ? C.十六年,拜御史中丞/拜:拜见 ?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识:作标记 2.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搜挟蠹敝,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 ⑤决壅滞,默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 B.塔即古阿散等人冈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剑阿合马的余党检奄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交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辨白。 ? C.忽辛犯罪,世讥卜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 D.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4.将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B 4.①所以赦免的行为,是不公平的政策啊.圣明的君主执政,怎么能多次赦免犯人? ②皇帝赏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要受小人欺骗。 ③但是,我没敢随便使用这些东西并封存做好标记来等待的原因,正是料到有今天,又何必自己去说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①,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②,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③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④,恣情山水。故其为诗,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⑤。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 抱愤而卒。 石公日: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⑥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选文有删节) 注:①明代经过省各级考试录取为府、州、县学的生员,统称诸生。 ②胡宗宪总督南直隶、浙、闽军务。 ③明世宗嘉靖皇帝的陵墓,古时常用陵墓名来称谓该皇帝。 ④曲蘖:酒母,代指酒。 ⑤韩、曾,指韩愈、曾巩;流亚,同一类人物。 ⑥间世:间隔几世。古称三十年为一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数奇,屡试辄蹶数:礼数 B.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方:把……比作 C.好奇计,谈兵多中中:切 中要害 D.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雅:平素,向来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文长恃才自傲、狂放不羁品质的一组是 ①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 ②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③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④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 ⑤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⑥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恃才自傲,性格狂放不羁,因而不容于世俗,政治上很不得志。
B.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于是以饮酒来放纵自己,纵情山水。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虽然与韩愈、曾巩一样,是一流的文章家,但他的名声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
C.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所以疯癫也更加厉害了,最终因为病情加重,带着对世道的愤恨离开了人世。
D.本文既有对徐文长的高度推崇,也有最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3分)
译文:
?▲?▲?▲?(2)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4分)

译文:
?▲?▲?▲?(3)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3分)
译文: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3分)(在他面前)戴盔穿甲的武士,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抬头)。(“介胄之土”1分,“膝语蛇行”1分,语句通顺1分)
(2)(4分)(徐文长)晚年对世道愈加愤恨,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贵人登门拜访,他有时会拒绝不见。(补出主语1分;“佯狂”1分;“显者”1分;“或”1分。)
(3)(3分)我有在越地(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官”名词作动词,1分;“同年有官越者”定语后置,1分;语句通顺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附参考译文】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然而他运气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抬头)。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高兴。胡公因此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都由他起草。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士人没有能够合他心意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展身手。
文长既然官场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所以他的诗虽然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不是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能够比拟的。徐文长的文章有真知灼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墨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格调,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向来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后来,文长因疑心杀了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贵人登门拜访,他有时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会发出响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钻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说:“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徐文长竟然因为不能够在当时施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运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旷世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置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坐】选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
A.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坐着)
B.既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传》(连带责任)
C.何坐?坐盗。《晏子使楚》(犯罪)
D.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因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座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