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7-03 22:13:49 【

1、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3.(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2分)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则其大舟也无力——负:承载。
B.而后乃今风——培:凭借。
C.适百里者,宿舂粮——宿:预先。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奋勉。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小题1: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走:走到
B.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免:同“娩”,分娩,生小孩
C.夫人置儿绔中,祝曰祝:祷告
D.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脱:脱离,摆脱

小题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
A.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B.而君幸于赵王
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小题3:选出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关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闺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之十三篇_____________
(2)皆中规矩绳墨_____________
(3)王好其言_____________
(4)北齐、晋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填人括号内。
(1)可试[之(? )]以妇人乎。
(2)卒以[之(? )]为将。
3.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_______、________。
4.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 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这是“夷狄”习俗之一。②谅,信。这里指小信。③如:乃。
小题1: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2)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小题3:在上一则中孔子批评管仲不知礼,而在这两则文字中孔子又否定了子贡与子路关于管仲非仁者的疑问,这是为什么?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