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例句: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 A.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B.而君幸于赵王 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
参考答案::DDB
本题解析:: 1.走:逃到2.D幸亏,幸运。A.副词,表示希望;B.宠爱;C.皇帝到某处。
3.A.助词,德/代词,他;B.连词,表假设,如果;C.形容词,容易/动词,交换;D.名词,地方/动词,处于,处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关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闺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子之十三篇_____________
(2)皆中规矩绳墨_____________
(3)王徒好其言_____________
(4)北威齐、晋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填人括号内。
(1)可试[之(? )]以妇人乎。
(2)卒以[之(? )]为将。
3.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_______、________。
4.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你(2)规矩,法度(3)白白地(4)称威、威慑
2.(1)兵法(2)他
3.本纪世家
4.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 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这是“夷狄”习俗之一。②谅,信。这里指小信。③如:乃。
小题1: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2)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小题3:在上一则中孔子批评管仲不知礼,而在这两则文字中孔子又否定了子贡与子路关于管仲非仁者的疑问,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孔子以为看人要看大节,管仲虽然有不节俭与僭越之行,但他能促进文明进步,促进齐桓公联合诸侯以称霸时能不使用武力,所以他还是仁者。这体现了孔子对人物的客观评价。
本题解析:
小题:注意句子结构和朗读节奏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去死: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把天下纳入了正轨,民众到如今还受到他的好。(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沦为披头敞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召忽因此而自杀,但管仲却没有自杀。”接着又说:“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国诸侯合盟,不使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