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七)
2019-12-28 08:29:4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本词作于罢官归田园居后。
小题1:词的上阕提及历史上的李将军、李蔡,这种手法叫?;这种手法在辛弃疾的诗词中常见,如?(写一诗句)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2分)
小题2: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词中流露的情感。(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诗人长期隐居于襄阳,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吴越期间。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三联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緑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①1205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与刘备在此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小题1: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托的情感。(6分)
?
?
小题2: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5分)
?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8分)
菩  萨  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丞相,是主战派,对辛弃疾极为赏识。
(1)词的上片把青山喻为“联翩万马”,望它来终不来,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2)纵观全词,请你分析“拍手笑沙鸥”一句中“笑”的妙处。(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