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19-12-28 08:29:4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_________诗。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归客”?三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B、“片云”二句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委婉地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C、“落日”与“秋风”相对,喻示诗人人到暮年,又逢深秋,无限心灰意冷。
D、最后两句运用韩非子“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自己像老马一样还是有用的。
3、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五律
2、C
3、“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1:诗歌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3分)
?
小题2:赏析第二句中“凉”字的表达效果。(3分)
?
小题3:三四两句在叙写角度上与前两句相比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橘柚香”首先点明时节是秋天(1分),写空气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1分)暗挑依依惜别之情。(1分)
小题2:“凉”语意双关(1分),一是承“寒雨连江”,写气候已变,天气清凉(1分);二是写友人离别将行,内心凄凉。(1分)
小题3:诗人由实到虚(1分),从对方入笔,推己及人(1分),从眼前离别到想象友人别后置身潇湘,孤身一人,听清猿哀鸣,漂泊之感油然而生。(1分)不写自己思念友人之苦,而写友人孤身之苦,更显得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可见诗首句的写景,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即秋天,也借景抒情。
小题2:试题分析:古诗歌中的炼字,要从两个方面着眼,即表层和深层义。“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
小题3:试题分析: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小题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①能够点明“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给1分;②能够结合诗句分析给1分,应扣住“翠绿的泉水”;③能够答出效果:“生动传神”的效果给1分;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1分。
小题2: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能够答出①点给2分,其中一句1分;能够答出②③点中任何一点给2分。第②点答“恬淡闲适”“淡泊闲散”等同样给2分,答喜爱、愉悦等不给分;第③点答“失落、无奈、落寞、孤独”等同样给2分,答伤感、悲伤等可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北山》的前句写春水漫涨,直堑、横塘波光滟滟、耀人眼目。“输绿”生动传神,写出春天盎然的生机及山泉的澄碧。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诗人王安石细数落花,缓寻芳草,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这之前,虽然有王维“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从歧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刘长卿“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述贾谊宅》)一类的诗句,但王安石却能化其诗意,为我所用,与眼前的景、心中的情紧密融合。后来者居上,“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反而比王诗、刘诗的名声大,成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小题2:这首诗反映的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清?康熙时吴之振在和吕留良合选的《宋诗钞》中,说:“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于闲淡之中。”这自是明眼人洞察肺腑的评论。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权力高于一切,伴君如伴虎,王安石在仕途中是倍尝了其中辛酸的。诗的末句自叹并无超众之才,这当然是聊以解嘲的违心之论了。王安石学禅的契机于此可见。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注]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此复明。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融情于景(或:比喻、对比)。
(2)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