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B.渔人甚异之,复行数十步 C.内立法度,务耕织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啊。
(2)一个戍卒发难就毁坏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本题解析:
小题1:“惑”①是疑惑,②是糊涂。“所以”③表结果④表原因的虚词
小题1:“耻”是意动用法C是名词动用
小题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为宾语前置A.是定语后置B.是状语后置D.是判断句。
小题1:D为大概之意,其余为他的。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仆窃不逊,近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我私下里不谦虚(不自量力),最近依靠拙劣没用的文辞,收集天下散佚的遗闻旧说,考证其中的史实,考察历史上成败盛衰的规律。
B.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是想用来探求天道与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说。
C.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此书已经起草,尚未完成,恰巧碰上这桩祸事,我惋惜它没有写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我已经能著成这部书,就要把它藏在名山之中,传给那些能理解的后人,使它在人烟稠密的都市流传,那么,我以前受辱的旧债就得到补偿,即使让我死上一万次,难道会后悔吗!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我果真能著成这部书,就要把它藏在名山之中,传给那些能理解的后人,使它在人烟稠密的都市流传,那么,我以前受辱的旧债就得到补偿,即使让我死上一万次,难道会后悔吗!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方山子①传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①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
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隐居
C.余既耸然异之——耸:通“怂”,惊讶
D.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吾尝跛而望矣
B.过岐亭,适见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亦足以富乐——奚以知其然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是个隐士,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文中几次写他的一些旧时往事,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来丰富其形象。
B.作者描写自己与方山子一起射猎和论兵的情景,旨在表现方山子并非真正的隐逸之士,随时准备驰骋于当世。
C.末段以光、黄间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异人的生活的向往。
D.作者与方山子之间有微妙的情感联系,“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一句与苏轼被贬黄州相照应。本文也可以说折射了作者在黄州的一种心态。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B
4.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意对即可)
5.(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2)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癫、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日:“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日:“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日:“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日:“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先家于汝阴 家:安家
B.寻公家之用寻:不久。
C.非所以垂令德令:美好。
D.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白:禀告。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敞深得吏民敬重的一组是(3分)
①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③由、安惧然不敢答?
④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⑤百姓化其恩礼?⑥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⑥
小题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敞被征召到太尉府后,京城及周围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持不同意见。
B.窦氏专权,赏赐超过规定,何敞劝谏并恳请宋由送回得到的赏赐,给属下作表率,但是没有被采纳。
C.窦宪弟笃、景一起兴造邸第,劳民伤财。何敞上书劝谏,言辞恳切,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D.何敞多次讽谏,指出窦氏诸人罪过,遭到窦宪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5分)
(2)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吉祥的征兆应随美德而到,灾异因恶政而产生。现在奇异的鸟在殿屋飞翔,怪异的草在庭院生长,不能不明察
(2)每到勘察冤狱疑案,就用《春秋》之义判断。因此郡中的人没有怨恨,百姓被他的恩礼感化。
本题解析:
小题1:寻:推究。
小题1:③是表现宋、袁二人的担心;④是表现窦宪打击何敞;⑤是表现百姓被他的恩德感化。
小题1:“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错,应该是“认为窦宪弟笃、景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参考译文】
何敞字文高,是扶风平陵人,他的祖辈在汝阴安家。何敞生性正直。自己认为取舍不合时务,每被征召,常常称病不出仕。元和中,被征召到太尉宋由府中,宋由用特殊礼仪待他。司徒袁安也很敬重他。当时京城和周围多处出现奇异的鸟兽草木,议事的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何敞通晓经传,心里很讨厌这种说法。于是向宋由、袁安二人说:“吉祥的征兆应随美德而到,灾异因恶政而产生。现在奇异的鸟在殿屋飞翔,怪异的草在庭院生长,不能不明察。”宋由、袁安害怕,不敢回答。过了不久,肃宗就去世了。
当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超过规定。何敞上书给宋由说:“赏赐超过限制,使国家收藏钱财的仓库空竭,国资损耗。推究公家的用度,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明君赏赐,应该有品级规范,忠臣受赏,也应有限度。现在您地位尊贵责任重大,应该先正己来给群下做表率,送回所得到的赏赐的物品,再趁机陈述得失,奏请王侯回到各自的封国,以节省朝廷开支,赈济穷困孤独的人,那么恩泽施与百姓,百姓高兴,上天听见看到,一定会很快感应。”宋由没有采纳。
窦宪任车骑将军,他的弟弟窦笃、窦景一起大造邸第,征调劳役让百姓愁苦。何敞上书劝谏说:“我虽然是才识短浅的人,实在私下感到奇怪,认为窦笃、窦景作为亲近显贵的大臣,应当做百官的表率。现在百姓愁苦,官府没有救助施为,反而突然大造府第,崇尚玩好,这不是用来体现美好的品德的啊,应当遣归工匠,体恤人们的困难。”奏章递上了却没有人理会。
后来担任尚书,又上书劝谏说:“过去郑武姜宠爱共叔段,宠爱却不教诲,最终铸成大错。由此看来,像这样爱儿子,好比在他饥饿时拿有毒的食物给他吃,恰恰是用来害他的啊。窦宪掌握三军的重任,窦笃、窦景总管宫中护卫的大权,而虐用百姓,过分奢侈,诛杀无罪的人。现在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共叔段又在汉室再生。虽然知道劝谏一定会有杀身之祸,但是我还要冒死进谏,是因为实在不忍心亲眼看见他们有祸患却沉默以苟且保全自己。”
何敞多次极力劝谏,诉说诸窦罪过,窦宪等人深深怨恨他。当时济南王刘康尊贵骄横无度,窦宪就奏请让何敞出京担任济南太傅。一年多后升任汝南太守。何敞嫉恨那些只知道引用法令条文的俗吏用苛刻之政谋求当时名誉,所以在太守任上以宽厚和善为政。每到勘察冤狱疑案,就用《春秋》之义判断。因此郡中的人没有怨恨,百姓被他的恩礼感化。与父母别居的人,都回去赡养他们的父母,推财相让的有二百多人。又整修鲖阳旧渠,百姓靠它获得好处,垦田增加三万余顷。官吏百姓一起刻碑,歌颂何敞的功德。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