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1-13 18:46: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为盗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张灯结彩搭成鳌山,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C(“拜”的意思是授予官职)?
小题2:B(A项,第一个“其”是指示代词,可译为“那”;第二个“其”是人称代词,译为“他的”。? 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译为“就”。? 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 ”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D项,第一个“为”是介词,译为“因为”;第二个“为”是介词,表被动。)
小题3:B(文中是“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没有直接绐皇帝,所以B项中说“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是错误的。)
古文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把钱遗失在路上,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他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白天默默地背诵,夜晚就关上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张养浩被选拔任命为堂邑县尹,上任后首先拆毁了滥设的祠庙30多所,免除曾经做过盗贼的人之前每月初一、十五参见县尹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老百姓,因为饥寒所逼迫,不得已而做了盗贼。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盗贼们感动得哭了,他们互相告诫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党羽凶恶残暴,为害百姓,人们无法忍受这种痛苦,原先的县尹没有一个敢于追查的。张养浩到任后,将李虎及其党羽都依法处治,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搭成一座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放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很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张挂花灯的计划。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皇帝特地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便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的穷人,登车上路,遇到饥饿的人便救济他们,遇到死人便加以埋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老百姓拿着钞票出来买粮,(钞票)稍微有些模糊不清便不能用;到府库去兑换,那些狡猾的官吏存心骗人,换十贯钱他们给五贯,许多天得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艰难。于是张养浩便检查府库中文字清楚可以检验的钞票,在钞票的背后都加盖官印,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粮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于是官吏不敢再舞弊了。张养浩又带领富人拿出粮食,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粟补官的政令。听说民间有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人,他为此大为悲痛,拿出自己个人的钱接济那个人。
张养浩到任四个月,没有在家里住过,只在衙门里歇宿,一天到晚没有稍微的懈怠。终于一病不起,去世时刚六十岁。(他去世时)陕西人像失去了父母一样伤心。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于是饮酒乐甚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①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②董少平” 。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后汉书·董宣传》)
【注】:①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②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汉书·张敞传》“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府诣:拜见
B.及当出刑,官属馔送之具:准备
C.光武驰使驺骑特宣刑。原:赦免
D.大言主之失,叱奴下车数:数落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体现董宣为“强项令”这一性格特点的一组是﹙3分﹚(???)
①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②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③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④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⑤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⑥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

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宣多次升迁,官至北海相时,杀死公孙丹父子及其宗族亲党三十余人,原因是公孙丹为迷信武力而滥杀无辜,宗族亲党拿着武器到府衙喊冤闹事。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他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C.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水丘岑因杀宗党身陷囹圄,董宣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而不推诿。他曾把得到的三十万赏钱全部分发给部下。
D.文章详略得当,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文中的董宣对豪强狠,对自己严,对部属宽,形象丰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2﹚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诣:到、去。
小题1:“强项”指不畏强权,嫉恶如仇,宁死不屈。②为部下担当。③制敌策略。⑤不爱钱财,爱护部下。
小题1:以偏概全,原因还包括“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另外“迷信武力”无中生有。
小题1: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起初为司徒侯霸征召,官至北海相。他上任时,郡中武官公孙丹建造豪宅,而风水先生说这是凶宅,入住后家里一定要死人。公孙丹就纵使儿子杀了一个过路人,移尸新宅,作替死鬼。董宣得知后,就把公孙丹父子收捕斩杀。公孙氏是个大家族,其族亲纠集30余名丁壮,拿着兵器到府衙闹事,为公孙丹父子鸣冤叫屈。董宣以公孙丹从前曾依附过篡位的王莽的罪名,认为公孙亲党有串通海贼的嫌疑,于是把这30余人一网打尽,下在死囚牢中,指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数杀戮。青州知府弹奏董宣滥杀无辜,把董宣和水丘岑一并拿下,移交廷尉处理,判了死刑。不料董宣在狱中日夜吟诗唱歌,一点也不忧愁。到了行刑的那天早上,官府送来酒食“辞生”祭奠,董宣拒不吃喝,厉声道:“我董宣一生从未吃过人家的东西,况且今日就要死了!”言罢从容登上囚车赴刑。当时同一批斩首的有9人,董宣排在第二号。手起刀未落之际,汉光武帝派来的特使快马驰至,特赦董宣缓刑,押回大牢。特使审问董宣,为何滥杀无辜。董宣把公孙氏一案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一具告,并言明水丘岑是受他的指令杀人的,不应判罪。希望朝廷明察,杀他而保全水丘岑,特使向光武帝如实禀奏,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后来水丘岑官至司隶校尉。
江夏一带有夏喜为首的贼寇犯境作乱。朝廷派董宣为江夏太守。董宣到境,发文书说:“朝廷派太守擒拿贼寇,所以我担任了这个职务。现在统兵到边界,文书已到,希望你们考虑怎样安身吧。”夏喜等一帮贼寇,对董宣早有所闻,十分害怕,纷纷散伙,缴械降顺。当时外戚阴氏(刘秀发妻阴丽华的亲戚)作江夏郡都尉。董宣不仅不巴结攀附皇亲国戚,反而时时轻慢他,所以不久即被罢官。
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并拜其子为郎中,后来官至齐国相。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①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②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③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后桀党羽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注释:①鄂邑盖主:汉昭帝的大姊,即下文的“长公主”。倢伃:即婕妤,宫中女官名,汉代设置。②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③椒房中宫:皇后所居,借指皇后。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郎仆射窃视之,不失尺寸识:做标记
B.众庶莫不光多:称颂,赞美
C.桀父子既尊盛,而长公主德:感激
D.为国兴利,其功伐:讨伐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
②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B.①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
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①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霍光出入下殿门,停止、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很仰慕他的风采。
B.长公主等人和燕王旦勾结,罗列一系列罪行,诬告霍光专权,且行止有些不同寻常,并趁霍光休假之机上书,他们甚至还谋划把霍光抓起来。但昭帝没有批复同意。
C.上官桀虽与霍光是亲家,但后来因为和燕王、桑弘羊等人一样,有求于霍光而未能得到满足,就设法陷害霍光,但最终事败身亡。
D.霍光受先帝所托,辅佐幼主,深得皇帝的信任,不管上官桀等人怎样诽谤他,昭帝都认为霍光是一个忠臣。霍光后来还帮助昭帝粉碎了上官桀等人谋反的阴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2分)
⑵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3分)
小题5: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皆 与 燕 王 旦 通 谋 诈 令 人 为 燕 王 上 书 言 光 出 都 肄 羽 林 道 上 称 跸 太 官 先 置 又 擅 调 益 莫 府 校 尉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伐:夸耀
小题1:以,都是“以……身份”。B仅仅是/于是,就;C通过,经由/趁机;D表陈述语气/表判断语气
小题1:燕王未“有求于霍光”
小题1:⑴“结婚相亲”缔结婚姻的亲家;“为”表判断“是”。各1分⑵冠,动词,行冠礼;迄,到;宾,归顺,各1分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断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身高达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眼分得很开,须髯很美。每当他出入下殿门的时候,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他的资质本性端正就像这样。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想望他的风采。宫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霍光召来掌管符玺的郎官(要玉玺),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臣子的头可以得到,国玺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第二天,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众人没有不称颂霍光的。
  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上官安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当,上官桀就通过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纳进后宫当了婕妤,几个月以后就被立为皇后。父亲上官安就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霍光有时休息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就进宫代替霍光处理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很感激长公主。长公主不修操行,亲近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婚配公主的惯例封侯,霍光不同意。他们又替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想让他能得到皇帝召见,霍光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在武帝时,上官桀已经是九卿,官位在霍光之上。现在父子又都是将军,有宫中皇后可以倚重,皇后是上官安的亲生女儿,霍光仅仅是她的外祖父,却反而独自专揽朝政,上官父子由此跟霍光争起权来。
  燕王刘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常抱有怨恨之心。还有御史大夫桑弘羊建议设置酒类专卖、盐铁官营的制度,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夸耀自己的功劳,想为自己的子弟弄个官做,也怨恨霍光。于是鄂邑盖主、上官桀、上官安和桑弘羊都和燕王旦勾结密谋,假装让人替燕王上书,说霍光外出聚集演练郎官和羽林,在路上像皇帝出行那样设置威仪,而且还让太官先行安排;又擅自增调自己幕府的校尉;霍光专权放肆,恐怕有不同寻常的企图。臣刘旦愿交回燕王的符节印玺,入宫值宿警卫,观察奸臣有什么事变。他们乘霍光休假的日子上书。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桑弘羊就和其他大臣一起将霍光抓起来并解除他的职务。奏书送上去后,昭帝不肯批复。
  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回答:“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所以不敢进来。”昭帝下诏召见大将军。霍光进宫,取下官帽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戴上帽子。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霍光说:“陛下凭什么知道我没有罪呢?”昭帝说:“将军到广明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调校尉到现在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呢?况且将军要干坏事,并不需要校尉。”当时昭帝才十四岁,尚书和左右的人都感到惊讶,而上奏书的人果然失踪了,官府追捕得很紧。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对昭帝说:“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听。
  这以后上官桀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被发觉,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海内。昭帝年满二十举行冠礼以后,就把政事委托给霍光,到昭帝十三年,百姓生活充裕厚实,四方的少数民族都称臣归服。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忏,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庭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祜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五注:元,宋哲宗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尽心行已之要——咨:询问
B、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迁:提拔
C、初谏官,未拜命——除:免职
D、以即大用——啖:利诱
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 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B、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C、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D、梁师成用事
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


参考答案:1、C
2、B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