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七)
2017-01-13 18:46: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先公太中讳,珦①,字伯温,前后五得任子②,以均诸父子孙。嫁遣孤女,必尽其力。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既而女兄之女又寡,公惧女兄之悲思,又取甥女以归,嫁之。时小官禄薄,克己为义,人以为难。公慈恕而刚断,平居与幼贱处,惟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左右使令之人,无日不察其饥饱寒燠。
  娶侯氏。侯夫人事舅姑以孝谨称,与先公相待如宾客。先公赖其内助,礼敬尤至。而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仁恕宽厚,抚爱诸庶,不异己出。从叔幼姑,夫人存视,常均己子。治家有法,不严而整。不喜笞扑奴婢,视小臧获如儿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汝如是大时,能为此事否?”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之宽解,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常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
  夫人男子六人,所存惟二,其慈爱可谓至矣,然于教子之道,不少假也。才数岁,行而或踣,家人走前扶抱,恐其惊啼,夫人未尝不呵责曰:“汝若安徐,宁至踣乎?”饮食常置之坐侧,尝食絮羹,皆叱止之,曰:“幼求称欲,长当何如?”虽使令辈,不得以恶言骂之。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与人争忿,虽直不右,曰:“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及稍长,常使从善师友游。虽居贫,或欲延客,则喜而为之具。夫人七八岁时,诵古诗曰:“女子不夜出,夜出秉明烛。”自是日暮则不复出房阁。既长,好文而不为辞章,见世之妇女以文章笔札传于人者,则深以为非。(选自《近思录》卷六,有删改)
  [注]①本文为程颐所述,程珦为程颐之父。②任子:任用其子,指朝廷任用其子为官。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犯义理,则不也——假:宽容
B.侯夫人事舅姑以孝谨称——舅姑:公婆
C.夫人视,常均己子——存:存养
D.与人争忿,虽直不——右:护短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分赡亲戚贫者——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B.不严整——争割地赂秦
C.贵贱虽殊,人一也——庄人为寿
D.虽使令辈,不得恶言骂之——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3.下列对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
B.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
C.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
D.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
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父慈和宽厚,对伯父叔父的子孙们尽心照顾,对自己女儿的出嫁,尽心尽力。
B.当时先父的官职不大,俸禄也少,能克己行义,确实难能可贵。
C.侯夫人教育小孩非常严格,吃饭时,孩子如果挑食,她总会斥责他们。
D.侯夫人好文学,但不写诗文,也反对世上的妇女以文章和书信传示给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居贫,或欲延客,则喜而为之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 A.道之斯行,绥之斯来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无欲速,无见小利



3、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阿Q正传》《祝福》《包身工》《暴风骤雨》等小说,都反映了半殖民地旧中国劳动人民遭受重重压迫和剥削的痛苦生活。
B.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策》,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C.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孟子》,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取比,意思精到,“揠苗助长”的故事尤为生动,广为后人传诵。
D.《韩非子》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书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材料,形象生动,趣味浓厚,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凶悍。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舅徐辉祖以其无赖,密戒之。不听,盗辉祖善马,径渡江驰归。途中辄杀民吏,至涿州,又击杀驿丞。
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成祖以为类己,高煦亦以此自负,恃功骄恣,多不
永乐二年,仁宗立为太子,封高煦汉王,国云南。既负其雄武,又每从北征,在成祖左右,时媒孽东宫事,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十三年五月,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之。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僭用乘舆器物。成祖闻之怒。十四年十月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囚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仁宗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昵诸人。明年三月徙封乐安州,即日行。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仁宗数以书戒,不悛。
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及帝即位,赐高煦及赵王他府特厚。凡有求请,皆曲其意。高煦益自肆。宣德元年八月,遂反。更为书与公侯大臣,多所指斥。帝叹曰:“汉王果反。”乃议遣阳武侯薛禄将兵往讨。大学士杨荣等劝帝亲征。帝是之。张辅奏曰:“高煦素懦,愿假臣兵二万,擒献阙下。”帝曰:“卿诚足擒贼,顾朕初即位,小人或怀二心,不亲行,不足安反侧。”于是车驾发京师。
高煦初闻禄等将兵,攘臂大喜,以为易。及闻亲征,始惧。城中人多欲执献高煦者,高煦大惧。乃密遣人诣行幄,愿假今夕诀妻子,即出归罪。帝许之。是夜,高煦尽焚兵器及通逆谋书。群臣请正典刑。不允。以劾章示之,高煦顿首言:“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帝令高煦为书召诸子,余党悉就擒。其故纵与藏匿坐死戍边者一千五百余人。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
(选自《明史·汉王朱高煦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恃功骄恣,多不法             法:法度
B.即日行趣:催促
C.凡有求请,皆曲其意           徇: 顺从
D.攘臂大喜,以为易  与:对付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汉王朱高煦“性凶悍”的一组是(3分)
①途中辄杀民吏,至涿州,又击杀驿丞   ②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诸人
③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       ④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          
⑤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        ⑥其故纵与藏匿坐死戍边者一千五百余人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高煦虽然不好学习、言行轻佻而被太祖厌恶,但是,却能在成祖作战面临危境时,立下许多战功,使成祖转败为胜,从而赢得成祖的认可。朱高煦也因此自负骄纵。
B.仁宗做太子后,对朱高煦十分宽厚仁爱。在朱高煦被囚禁在西华门时,他能够挺身而出,极力挽救,最终使朱高煦免于贬黜为庶人的惩罚。
C.仁宗死后,朱高煦谋反野心膨胀,曾在宣宗前往奔丧的路上,设下了伏兵拦截攻击,因为行动仓促,没有成功。后来,宣宗即位,朱高煦得到厚待,更加放纵恣肆。
D.朱高煦谋反后,害怕宣宗亲征,更害怕城中许多人都想将他捉拿献给宣宗。于是,秘密派人向宣宗表示当晚辞别妻儿后便会出来认罪,并烧毁所有兵器及谋反书信以表诚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仁宗数以书戒,不悛。(5分)
(2)卿诚足擒贼,顾朕初即位,小人或怀二心,不亲行,不足安反侧。 (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乃吏与民有私憾,诬之,逮吏鞫①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任判馆事。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事,因率众剪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祐,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中书,已不能言,但指庑间储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选自《宋史·薛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鞫:审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弘肇侍卫亲军领:统率
B.僧皆不,赖以全活预:干预
C.间民尽复业旬:十天
D.士君子以此之多:赞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遣愁文》自解当与振举,成朕志
B.识者以为有公辅量居正疑其不实,召诘
C.无敢忤意者居正以计缓
D.乃吏与民有私憾,诬之服丹砂遇毒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B.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C.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D.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居正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学习并有大志向,但是他初试科举未第,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B.薛居正为官主持正义不畏权贵,即使面对威权震主,残忍自恣的史弘肇,他也能秉公执法。
C.皇上认为国家五谷丰登是上天庇佑的结果,这实际上是在批评薛居正等臣子为官不够勤勉。
D.薛居正形貌魁伟品行淳正。他为官宽缓为政简洁,他的为官行政之道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4分)
②左右取水至,不能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薛居正“体恤民情”的两个事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