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饥荒)????加(增加)少???
弃甲曳兵(拖着兵器)????????????庠序(学校)
C.养生丧(办丧事)死?????????????孝悌(孝敬父母)
D.斯天下之民至焉(那么)??????????负戴(穿戴)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填然鼓之
D.申之以孝悌之义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写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 ”的寓言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说明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第三部分阐述 “仁政”的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B.孟子的王道分两个阶段:使民无憾的王道之始和富民兴教的王道之成。养生丧死无憾,可以说是温饱阶段;到了“衣帛”“食肉”,则可以说是达到富裕阶段了;更重要的是大办教育,申之以孝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了。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孟子揭露邻国国君的行为,梁惠王“移其粟于河内”,说明他并不是“不知检”、“不知发”的人。
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心理,使得文章浑然一体,气势恢弘,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本文彰显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显示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加:更加。C丧:丧葬;孝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D斯:这样;负戴:背负、头顶。对于课内重点实词,平时一定要加强整理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C为音节助词,ABD均为代词。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是孟子揭露邻国国君的行为”错,应是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由此日夜怨望望,埋怨,责怪
B.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叛乱
C.阴使人至豨所阴,暗中,暗地里
D.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弟,弟弟,代陈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B.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乃持项王头视鲁
C.三至,必怒而自将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D.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韩信“伐己功,矜其能”的一组是?(???)
①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②大王乃肯临臣????????
③臣多多而益善耳。????????????????④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⑤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A.②⑤⑥
B.①②③
C.①③
D.③ 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2分)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3分)
(3)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5分)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A
小题:D
小题
本题解析:
小题:弟,副词,只管。?
小题:都是介词,在 B.表转折,却;于是,就。 C.表顺承;表修饰。D.指示代词,这,这些??的
小题:“听信小人之言”“实属不该”两处有误。
小题:无
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与友人彭雪涛书
于成龙
广西柳州罗城,偏在山隅,土司①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还者什不得一二。
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同年生王吉人,劝勿往。私心自度:“古人‘利不苟趋,害不苟避’之义何为?”俯首不答。抵舍,典鬻田屋,得百金,携苍头②五人,拜先祠,别老母,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行及湖南冷水滩,卧病,扶掖陆行。之桂林,皆劝以善调治,勿亟赴罗城。抱痾之人,至是胆落,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到县庭,无门垣,草屋三间,内廨支茅穿漏,四无墙壁。郁从中来,病不自持,一卧月余。从仆环向而泣,了无生气。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凡有陋弊,清察厘革。无几何,一仆死,余仆皆病。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然思为民兴利除害,囊无一物,猺獞虽顽,无可取之资,亦无可杀之仇也。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申明保甲,不得执持兵器。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渐次人心信服,地方宁静。而地与柳城西乡接境,其人祖孙父子,生长为贼,肆害无已。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渠魁③俯首,乞恩讲和,掳掠男女牛畜皆送还。敢有侵我境者,竟行剿灭,而邻盗渐息。
嗣后官民亲睦,环集问安,如家人父子。而民俗婚丧之事,亦皆行之以礼,感之以情。罗城之治,如斯而已。
自数年来,本非为功名富贵计,只欲生归故里。日二食或一食,读书堂上,坐睡堂上。首足赤露,无复长官之礼。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回想同僚诸人,死亡无一得脱。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偶书寄,以发知己万里一慨。
(节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土司: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②苍头:仆人。③渠魁:盗寇中的首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鬻田屋,得百金????????????????????鬻:卖。
B、凡有陋弊,清察厘革??????????????????厘:整理。
C、皆劝以善调治????????????????????????调治:调整,治理。
D、申明保甲????????????????????????????申明;陈述,说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作者于成龙“利不苟趋,害不苟避”的一组是(??)
①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②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
③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④万里一身,生死莫主
⑤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⑥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罗城赴任之前,朋友王吉人曾劝告于成龙,不要去那蛮荒僻野之地,于成龙没有动摇。
B、于成龙熬过了数年的艰难生活,既是为了能向朝廷表明自己的节操,也是为了能有朝一日能加官进爵。
C、于成龙经常一个人喝酒吟诗,想到自己的处境则痛哭流涕,可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D、在于成龙的精心治理下,罗城安定太平,官民之间像家人一样和睦融洽。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3分)
(2)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4分)
(3)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3分)
参考答案:
1.D
2.C
3、B
本题解析:
1.(调治:调养,治疗)
2.(②④⑥三项是写她的无可奈何的心态和遭遇)
3、(只是为了生归故里,不是为了功名。)
4、(1)经过选定授予官职后,亲戚不把我当亲戚,老朋友不把我当作老朋友。
(2)偶尔有在路上拦截伤人性命,(以及)没有踪迹的盗窃案件,务必要查明捉拿,推究详细真实。
(3)因此到四川赴任的日子,会更加勉励以前的节操,到死不变。
文言文译文:
广西柳州府的罗城县,在山脚的偏僻处,土司官环绕期间,山像剑一样排列,水像汤一样沸腾,山川湿热郁蒸的气弥漫着。北方的人住在这里,能回去的十个人中不到二三个。
经过选定授予官职后,亲戚不把我当作亲戚,老朋友不把我当作老朋友。跟我同年的王吉人,劝我不要去,我私心忖度自己:“古人说‘不苟且追求财利,不苟且逃避祸害’的意义是什么?”低着头不回答。回到家里典押卖掉田屋,得到一百金,带着五个仆人,拜祭了祖先祠堂,辞别了老母,门内外只听得哭声一片,我没有再回头看看。
行到湖南冷水滩,生病了,仆人搀扶着我走陆路。到了桂林,都劝我好好调养疗治,不要急着赶赴罗城。抱病的人,到这时胆小起来了,往日的豪气,不知道消磨到哪里去了。到了县署,(看到)没有门墙,只有三间草屋,里面的官舍由茅草支撑着,破败有漏孔,四面没有墙壁。忧郁从心里产生,病重不能自己坚持,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跟来的仆人围着我哭泣,毫无生气。请求回家没有门路,(只有)拖着病体办事,立志做善事,来挽回天意。凡是有坏的弊端,就清理改革。没过多久,一个仆人死了,其余的仆人都生病了。一个人离家万里,生死不能自主。夜里枕着刀睡觉,床头立着一把枪来自己防备。然而想到替百姓兴利除弊害,袋里没有一件东西,猺獞(少数民族)虽然贪婪,没有可以得到的资财,也没有可杀的仇怨了。事情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就勉强去做。申明采用保甲的乡兵制度,百姓不能持有兵器。偶尔有在路上拦截伤人性命,(以及)没有踪迹的盗情,务必要查明捉拿,推究详细真实。渐渐地百姓相信佩服我,罗城县一片安宁。然而罗城与柳城西乡接境,那地方的祖孙父子,世代都是做贼,放肆为害没有停止。约定让某乡民练兵,我亲自督师前去剿杀。(后来)那首领乞求宽恕请求讲和,掳掠的男女牛畜都送回来了。敢有侵犯我边境的,都要剿灭,于是邻近的强盗渐渐少了。
后来官民亲近和睦,环聚着来问安,像家人父子一样。而且百姓风俗婚丧的事,也都依照礼节去做,用真情来感化(百姓)。罗城的安定太平,就是这样罢了。
这些年以来,原本不是为了功名富贵打算,只是想要活着回到故乡。每天吃一餐或两餐,在堂上读书,也在堂上坐睡,露首赤脚,不再有官长的礼节。夜里拿四文钱买一壶酒,没有下酒菜,就畅快地吟诵着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的是酒还是泪啊。回想同官署做官的许多人,都死去了,没有一人能幸免。因此到四川(赴任)的日子,会更加勉励以前的节操,到死不变。偶尔给你写这封信,来抒发知己在万里之外的一种慨叹。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无心以出岫
A.乐琴书以消忧
B.木欣欣以向荣
C.请息交以绝游
D.登东皋以舒啸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游:交往
B.悦亲戚之情话情话:动情的话
C.农人告余以春及及:到
D.将有事于西畴西畴:西边的田地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乐夫天命复奚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A表目的关系,C表并列关系,D表承接关系。
小题1:“情话”意思是知心话。
小题1:为一般的反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焉求”,追求什么;B“何之”,到哪里;“奚疑”,怀疑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当其欣于所遇——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不知老之将至——子之武城
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仁以为己任——有杀身以成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