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进兵北略地。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②,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③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也。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选自《列子④·天瑞》)
【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圹:坟墓。③徼:求取。④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适卫适:到;往
B.逆之垅端逆:阻挡
C.子贡闻之,不喻其意喻:明白;了解
D.矜巧能,修名誉矜:夸耀;自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生无所息某所,而母立于兹
B.君子息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面之而叹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D.乃仰而应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小题3:下列叙述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D.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和谐安宁的状态之中。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4分)
②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4分)
③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负栋之柱/支负
B.使天下之人/致使
C.使六国各爱其人/爱护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依次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倚歌而和之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客逾庖而宴
D.某所,而母立于兹
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人不暇自哀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妪,先大母婢也
C.戍卒叫,函谷举
D.而今安在哉?
4、阅读题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①;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辞浅近,听者容易入耳;含义深远,教育价值自然就大,孟子把它作为“善言”的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B.孟子所谓的“善道”有两条标准,一是理解掌握不难,二是施行运用的作用广大。
C.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注重自身的修养,从主动替别人耕田这样的小事做起,他就具有了君子的操守。
D.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很多,对自己的要求却很低,这是世俗之人的通病。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句话与上面的选段表达了什么相同的道理?请简析。(3分)
答:???????????????????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宾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窃,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碍,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嫉妒
B.君第重射??????????????????射:射箭
C.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黥:在脸上刺字
D.马有上中下辈??????????????辈:等,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既事魏????????????????????将军既帝室之胄
B.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孙膑以刑徒阴见
C.窃载与之齐????????????????????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与齐战于桂陵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欲隐勿见
B.成以其小,劣之
C.齐威王欲将孙膑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下列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②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④今梁赵相攻……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⑤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⑥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下面是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六个自然段,以断足刺字开始,以报断足刺字之仇而名显天下终,全文一气贯通,显示出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
B.本文情节引人,知识性强,涉及到的成语典故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五十步笑百步”等。
C.文章写孙子入魏减灶,险处设伏,“斫大树白而书之”以诱使庞涓入瓮,这些叙写使得故事情节既波澜迭起,曲折有致,又丝丝入扣,合情合理。
D.司马迁说“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可以看出孙膑不仅才智出世,而且还是一个不向困难低头,发愤有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