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尝试观上古记,三王①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②无不安者,功大也。《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责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民之治乱在于有司,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谀,将众则疲怯,以此厚望于主,岂不难哉!
今有人于此,修身会计则可耻,临财物资赆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诈诬之道,君子不由。
人之议多曰:“上用我,则国必无患。”然用己未必是也。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故欲为上用者,莫若修身自贤。己,可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则未用其治国治官,宜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虽可达也,然事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达,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达,而用其所已达。
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必反情④.,然后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忠臣之行,近知本矣。
(取材自《吕氏春秋?务本》,有改动)
【注】①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②实:实利,包括地位、俸禄等。③反情:内省,省察自己。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财物资赆则为己赆:财物
B.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伐:讨伐
C.交友未笃笃:忠厚
D.恶能善之矣善:认为好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②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B.①而其名无不辱者②此所以欲荣而愈辱
C.①皆患其家之不富也②诈诬之道,君子不由
D.①以此厚望于主②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
理解:(他们)都忧虑自身不能在国内显贵
B.修身会计则可耻
理解:(认为)修养自身、得当地处理财物是可耻的
C.然用己未必是也
理解:但是任用自己的君王不一定会这样做
D.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
理解:古代侍奉君主的人,一定先贡献才能,然后才担任官职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首段引《诗经》的话来说明“为公”与“顾私”的联系。
B.作者认为百官应替君王治理好百姓,方能获得显贵之位。
C.能侍奉父母、结交朋友的人,作者认为用其治国必无患。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了事君者应该有的姿态和品格。
小题5:第二大题文言文《吕氏春秋?务本》中最后一句说“忠臣之行,近知本矣”,意思是“忠臣行事,接近于懂得什么是根本”。这里所说的“根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就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积累谈谈对“知本”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 胡励,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励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何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励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①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励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励欲就坐,桢责之,励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励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励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励。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励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励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励独不跪。海陵问其故,励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励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②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扈从:随从护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必将名世??????名:闻名
B.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直:通“值”,报酬
C.桢壮其言,改谢之??谢:道歉
D.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竟:竟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定之学校为河朔冠???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励知其弊,悉罢去????于乱古间择其一二扣之
D.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 择师而教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励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
①励操笔立成。
②励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
③励知其弊,悉罢去。
④百官贺于庙堂,励独不跪。
⑤郡守暴戾,蔑视僚属,励常以礼折之。
⑥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励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励就坐不懂礼法,胡励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励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励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励做他的副手。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励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 (李)衡字叔平,襄阳兵家子,汉末入吴为武昌渡长。时校书郎吕壹*弄权柄,大臣畏之,莫有敢言者。……荐为郎,太祖①引见喜之,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后数月,壹事发坐诛,衡大见显用。……时帝为琅邪王②在郡,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妻习氏常谏不可,衡不从。寻而帝立,衡忧惧,谓妻曰:“不用卿言至此,今奔魏何如?”妻曰:“不可。君本庶人,先帝赏拔过量,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逃叛求活北归,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衡从其言。衡欲为子孙储业,妻辄不听,曰:“财聚则祸生。”衡遂不言。后密使人于江陵龙阳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树,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恶吾治家,故穷如此。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当足用耳。”衡亡后,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父每欲积财,吾常以为患,不许。七八年来失十户客,不言所之,当是汝父有此故也。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亦当比封侯。’吾答云:‘人患无德,不患不富贵,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今无乃是耶!”子访得之。
注:①太祖:即孙权,三国吴开国皇帝。②琅邪王:即孙休,三国吴第三个帝王。
1.下列两句中加粗字的正确词义是(?????)
①莫有敢言者
②奸短数千言
A.①没,没有②过错
B.①没,没有②坏话
C.①没有谁②坏话
D.①没有谁②过错
2.文末“子访得之”中“访”字的词义是(?????)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3.下列例句中加粗的字,与“汝母每恶吾治家”中的“每”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衡数以法绳之
②妻习氏常谏不可
③妻辄不听
④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
A.①
B.②④
C.③
D.②③
4.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壹事发坐诛?②不用卿言至此
A.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B.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C.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杀????????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D.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杀????????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5.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A.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先猜疑
B.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先猜疑
C.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D.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6.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
A.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B.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C.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D.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7.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李衡思“奔魏”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不用卿言至此
②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③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
④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
⑤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
⑥寻而帝立,衡忧惧
A.③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文中自“衡欲为子孙储业”至“今无乃是耶”的内容,以下所作说明正确的是(???? )
A.李衡想为子孙储业,但其妻看重德行,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因而坚决反对积财,以致家境渐渐贫困。
B.虽然李衡用沉默不言来表示自己心里同意妻子不应积财的观点,但他还是暗地里添置产业,默默地为子孙后代储业。
C.李衡为人有其虚伪的一面,他不像某些贪官那样公然聚敛财富,而是称引太史公言作为借口,种橘千树以添置产业。
D.尽管李衡经常说到种千树橘可以相当于封侯,但其妻却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无须为子孙添置产业。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景佺,冀州武邑人。性严正,举明经中第,累迁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州司马,诏未下,欲即视事,先笞责吏以示威。景佺谓曰:“公虽受命为司马,州未受命,何急数日禄邪?”嗣业怒,不听。景佺曰:“公持咫尺制,真伪莫辨,即欲搅乱一府,敬业扬州之祸,非此类邪?”叱左右罢去,既乃除荆州司马。吏歌之曰:“录事意,与天通;州司马,折威风。”由是浸知名。
入为司刑丞,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治诏狱,时称“遇徐、杜者生,来、侯者死”。改秋官员外郎,与侍郎陆元方按员外郎侯昧虚罪,已推,辄释之。武后怒其不待报,元方大惧,景佺独曰:“陛下明诏六品、七品官,文辨已定,待命于外,今虽欲罪臣,奈明诏何?”宰相曰:“诏为司刑设,何预秋官邪?”景佺曰:“诏令一布,无台、寺之异。”后以为守法,擢凤阁舍人。迁洛州司马。
延载元年,检校风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季秋出梨华示宰相以为祥,众贺曰:“陛下德被草木,故秋再华。”景俭独曰:“阴阳不相夺伦,渎即为灾。故曰:“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令草木黄落,而木复华,渎阴阳也。窃恐陛下布德施令,有所亏素。臣位宰相,助天治物,治而不和,臣之咎也。”顿首请罪。后曰:“真宰相!”会李昭德下狱,景佺苦申救,后以为面欺,左迁秦州刺史。入拜司刑卿。圣历元年,复以凤阁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契丹入寇,陷河北数州,虏已去,武懿宗欲尽论其罪,景佺以为胁从可原,后如其议。坐漏省内语,降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州司马——徙:流放。
B.由是浸知名——浸:逐渐。
C.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治诏狱——治:审理。
D.与侍郎陆元方按员外郎侯昧虚罪——按:查办。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杜景佺“性严正”的一组是(???? )
A.①州司马,折威风 ②公持咫尺制,真伪莫辨
B.①遇徐、杜者生 ③今虽欲罪臣,祭明诏何
C.①诏令一布,无台、寺之异 ②阴阳不相夺伦,滨即为灾
D.①景佺以为胁从可原 ②后曰:“真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佺不惧隆州司马房嗣业的淫威,直面斥责他仗势凌人、横行不法的行为,受到官吏和百姓的称赞,杜景佺也由此显名。
B.“遇徐、杜着生,来、侯者死”的称述,表明了徐有功、杜景佺执法的公正,也道出了百姓对酷吏来俊臣、侯思止的不满。
C.杜景佺和陆元方在侯味虚的案子上,依法办事,却引发了武后的愤怒,杜景佺不卑不亢的回答,让武后改变了态度。
D.在对待“秋出梨华”这件事上,群臣都阿谀奉承,附和武后吉祥之说,唯独杜景佺敢说真话,武后称之为“真宰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未下,欲印视事,先笞责吏以示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契丹入寇,陷河北数州,虏已去,武懿宗欲尽论其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迟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振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史·史万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治:整理;备办。
B.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次:驻扎
C.请射行中第三者。请:命令
D.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坐:定罪或因犯……罪
小题2:下列选项全都能直接表现史万岁“实怀智勇”的一组是?????? ( )
A.①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 ②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
B.①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②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
C.①万岁诣辕门请自效②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D.①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②攻陷溪洞不可胜数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不久,周军大败,他的父亲因此对他感到很惊异。
B.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士卒有什么罪过,你令人射杀他们,只应当各派一名壮士一决胜负罢了。
C.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中间没有音信十旬,远近的人都以为万岁全军覆没。
D.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突厥又问:“莫不是那个敦煌戍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