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裹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粱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A
4.(1)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B.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
C.大类女郎也? ????类:好像
D.客逾庖而宴???? 宴:宴请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妣尝一至
B. 鸡栖于厅????????????????? 而母立于兹
C. 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 而母立于兹????????????? 久不见若影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娘以指叩门扉曰
B.墙往往而是
C.室仅方丈
D.先妣抚之甚厚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重点写悲情,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A
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并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倜傥:不拘于俗
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生聚:百姓
C.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南向:由南向北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拊膺:拍着胸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帝以业老于边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D.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良乃入,具告沛公
小题3: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尝谓其徒曰
B.业劝其主继元降
C.其子延玉亦没焉
D.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⑥再率帐下士力战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5分)
(1)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2分)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3分)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C
小题:D
小题
本题解析:
小题:应为由北向南
小题:A皆为“被”之义,B皆为“对,对于”之义,C前一个为“用”,可转译为“率领,后一个为“因为”D皆为“于是,就”之义
小题:A、B、C代指杨业,D代指契丹国母萧氏
小题:分析:“善于用兵”指的是杨业当将军之后的事,①这时杨业还未当上将军;④是杨业不堪忍受王侁的猜忌侮辱而说的话,表现其报国忠心;⑥是杨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拼死作战,体现他的爱国与勇敢,与善于用兵无关
小题: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是拿以后为将用兵和现在用鹰犬逐雉兔打比方,表现自己的报国思想B“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一句,“以”表目的,“生聚”即百姓,C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陈述的就是这一内容,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小题:见译文
文言文翻译: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少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以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的职位。(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赶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领兵逃走。
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然而打了败仗。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然而,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是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在你们之前首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时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扬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带领军队)沿着灰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退到了陈家谷口。当他看见陈家谷口没有伏兵时,当即捶胸大哭,随即再次率领部下奋力拚杀。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盖夫秋之为状也 (情状)
B.有动于中 (内心)
C.必摇其精 (摇落,损耗)
D.亦何恨乎秋声 (遗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杼斗①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建安四年,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六年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藩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太祖崩,褚号泣呕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甚亲近焉。明帝即位,进牟乡侯,邑七百户,赐子爵一人关内侯。褚薨,谥曰壮侯。太和中,帝思褚忠孝,下诏褒赞,复赐褚子孙二人爵关内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注]①杆斗:盛水和酒的盆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杆斗者置四隅——壁:墙壁
B.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值:赶上
C.伺楮休下日,他等怀刀入——伺:窥察
D.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辞:推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表现许褚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
①褚乃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
②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
③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④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⑤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
⑥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
A.①④⑥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褚曾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共同抵御汝南葛陂的军队。最后筋疲力尽,箭矢用尽,粮食也不多了,许褚假意与敌人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敌人来取牛时,牛又都自己跑了回来。
B.建安四年,许褚跟随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趁许褚休假时谋杀曹操,许褚在家里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人阴谋败露被杀。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
C.建安十六年许褚跟随曹操到潼关讨伐马超、韩遂。在由潼关向北渡河时,许褚让军队先过河,而自己与虎士百余人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步兵一万多人来攻击曹操时,曹操的军队已全部过了河。
D.有一次曹仁由荆州来朝拜见曹操,在曹操还未出来接见时,曹仁在大殿外看见许褚,就邀请他坐下谈话。虽然曹仁与曹操关系亲近且正受到重用,但许褚认为自己是内臣,当众交谈即可,不愿和他私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