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小题1: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月晃重山
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犹及:还赶得上。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借“秋风鼓角”“落日旌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了边
塞景象的壮美。
B.上片后三句勾勒出一个乐观豪迈、甘愿为国效力的少年形象,其中“从军乐”的“乐”字堪称这首词的词眼。
C.下片前两句写出了大部队声势浩大,行动迅捷,作战威猛,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D.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题材,既无“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哀伤之气,也无“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慨之情。
小题2:“归期犹及柳依依”一句中,“犹及”二字使该句意蕴颇丰。请结合前后诗句具体分析。(4分)
3、阅读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的的:鲜明的样子。????????????????????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
小题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4、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8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5)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6)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11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小题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