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A.若挞之于市朝故一世之雄也 B.志壹则动气淇则有岸 C.敢问夫子恶乎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以其外之也尤不能以之兴怀 |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②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①,将窆②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③,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送殡用的绳索)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③举州茂才④,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⑤。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⑥,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①圹:墓穴。②窆:下葬。③移时:过了一会儿。④茂才:秀才。⑤街卒: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⑥牧伯:州郡长官。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乃共克期日( )
⑵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
⑶咸为挥涕( )
⑷式见而识之( )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子怀道隐身”
A.尽欢而别
B.屣履而呼曰
C.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
D.号哭而来
3.下列各项与“子未我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D.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为第③段划线句断句。
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
6.细读全文,概述范式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华下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
卒于华阴,年六十九。无子,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及读王不庵之言曰:“宁 人 身 负 沉 痛 思 大 揭其 亲 之 志 于 天 下 奔 走 流 离 老 而 无 子 其 幽 隐 莫 发 数 十 年 靡 诉 之衷 曾 不 得 快 然 一 吐 而 使 后 起 少 年 推 以 多 闻 博 学 其 辱 已 甚!”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节选自《琦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一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时四国多虞——虞:忧患
B.几豫吴胜兆之祸——豫:参与
C.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振:救济
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见:表被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 ②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
B.①尤留心经世之学 ②诏下,诸公争欲致之
C.①孝感惧而止 ②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
D.①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②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 ]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问题。
恶圆唐?
元结
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动圆、静圆以终身乎?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1.“宁方为皂,不圆为卿”一句中的“皂”,指代的是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修辞效果是____________。
3.对末句“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公植他一定会操起矛戟伤害我啊!?
B.公植其言如同拿起剑戟刺向我啊!
C.公植或许要拿剑戟来惩罚我了吧!?
D.公植的矛和戟一定会伤害我了吧!
4.从全文看,文题“恶圆”包含了两层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篇寓言,本文的写作方法有何特点?比较曾学过的寓言《种树郭橐驼传》(或《卖柑者言》),写一段鉴赏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越过,跳过。
B.权,然后知轻重权:用秤称一称。
C.刑于寡妻刑:惩罚,管教。
D.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儿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 舍瑟而作
A.①中两个“之”相同,②中两个“而”也相同。
B.①中两个“之”相同,②中两个“而”不同。
C.①中两个“之”不同,②中两个“而”也不同。
D.①中两个“之”不同,②中两个“而”相同。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A.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良庖岁更刀
C.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D.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 |